• shí
  • biàn
  • láo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biàn láo xīn

成语解释:形容见识卓越。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食辨勞薪

英文翻译:Pay by food

食辨劳薪的意思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辨:1.区别;分析:明辨是非。2.古又同“”。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薪:1.柴火:釜底抽薪。米珠薪桂。2.薪水:加薪。发薪。月薪。年薪。3.姓。

成语评论

食辨劳薪”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拆开看很有意思。字面意思是“吃饭时能分辨出烧火的柴薪种类”,听起来像古代美食家的特殊技能,实际上用来形容人过度计较细节,反而忘了更重要的事。比如有人网购蔬菜非要对比十个平台的差价,结果耽误了接孩子放学——这不就是现代版的“食辨劳薪”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曾在咖啡馆见过一位自由职业者,他反复调整PPT的字体阴影角度,完全没注意到客户发来的三封催促进度的邮件。这时候的核心问题就浮现了:当我们像显微镜般聚焦在某个点上时,是否会变成自我感动的“假勤奋”?其实就像手机拍照时的过度锐化,细节太突出反而让画面失去整体美感。

有个朋友的故事特别有说服力。她在家做红烧肉时,非要用特定品牌的酱油,结果跑了三家超市。等买回来时,家人已经饿得吃了泡面。这个故事让我想到:生活就像做菜,讲究火候的平衡。米其林大厨江振诚说过:“完美不是没有东西可加,而是没有东西可减。”有时候放下对“劳薪”的执着,反而能尝到更真实的生活滋味。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时代的进步。现在外卖平台能精确显示配送员的实时位置,这不就是新时代的“食辨劳薪”吗?关键是要区分哪些细节值得关注。就像设计师知道该在logo上死磕像素对齐,但不会纠结会议纪要的字体颜色。这种选择性计较,或许才是现代人需要的智慧。

最近帮邻居修电脑时深有体会。老人总担心点错某个按钮会把机器弄坏,其实重启就能解决90%的问题。这让我想到:很多困扰就像电脑弹窗,与其逐个研究,不如把握核心操作。保持适度的“不纠结”,就像给生活留出呼吸的空隙,反而能让重要的事情自然生长。

下次看到孩子在沙滩堆城堡时,别急着纠正塔楼的角度。或许蹲下来和他一起感受海风的温度,会比计较城堡的完美比例更有意义。毕竟生活的真味,往往藏在那些不被量化的瞬间里。

"食辨劳薪"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