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cān kě yǐn
成语解释: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碾玉观音》:“离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迤里来到衢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形容生活必需
繁体字形:饑飱渴飲
英文翻译:eat when hungry and drink when thirsty
饥:1.饿:饥餐渴饮。如饥似渴。2.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连年大饥。
餐:1.吃(饭):聚餐。野餐。2.饭食:午餐。西餐。3.一顿饭叫一餐:一日三餐。
渴:1.口干想喝水:解渴。又渴又饿。临渴掘井。2.迫切地:渴望。渴念。3.姓。
饮:[yǐn]1.喝,有时特指喝酒:痛饮。饮料。饮食。饮水思源。2.可以喝的东西:冷饮。3.饮子:香苏饮。4.中医指稀痰。5.心里存着;含着:饮恨。[yìn]给牲畜水喝:饮牲口。马饮过了。
提到“饥餐渴饮”,许多人会联想到古代侠客策马扬鞭、浪迹天涯的画面。比如《水浒传》中,鲁智深为救林冲连夜赶路,途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顾不上讲究吃喝,只求填饱肚子继续前行。这种场景里,成语不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更凸显了人物果断行动、不拘小节的特质。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放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其实,它早已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比如程序员熬夜赶项目时,桌上堆着速食泡面和矿泉水,同事打趣说:“你这真是‘饥餐渴饮,代码为伴’啊!”此时成语褪去了古典色彩,变成对当代人拼搏状态的幽默写照。
有趣的是,“饥餐渴饮”并非只能形容被动应对。我曾见山间采茶人随身携带竹筒饭和山泉水,烈日下歇脚时从容饮食。他们笑着说:“干活时‘饥餐渴饮’反倒自在,比盯着钟表赶饭点舒服多了。”这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倒给成语增添了返璞归真的智慧。
当我们细品这个成语,会发现它像面多棱镜——既可以是生存必需,也能成为生活哲学。在便利店24小时营业、外卖随叫随到的今天,偶尔尝试“饿了就吃、渴了就喝”的原始节奏,或许能让人从过度计划中松绑。毕竟,最朴素的成语里,往往藏着最通透的人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