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qū kòu mén
成语解释:指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
成语出处:语出晋 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饑驅敂門
英文翻译:Hunger drives away the door
饥:1.饿:饥餐渴饮。如饥似渴。2.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连年大饥。
驱:1.赶(牲口):驱马前进。2.快跑:长驱直入。并驾齐驱。3.赶走:驱逐。驱除。驱虫剂。
叩:1.敲;打:叩门。2.磕头:叩首。叩头。叩谢。3.询问;打听:略叩生平。叩以文义。4.姓。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饥驱叩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人因为极度贫困或走投无路,被迫向他人求助的状态。比如在古代文献里,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衣衫褴褛的书生饿着肚子敲开财主家门,只为讨口饭吃——这就是典型的"饥驱叩门"。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用这么古老的成语吗?其实它的内核依然鲜活。想象下刚毕业的年轻人揣着简历冒雨面试,创业者四处奔波拉投资,这些不都是现代版的"饥驱叩门"吗?只不过我们叩的不再是木门,而是各种人生机遇的门槛。
这个成语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矛盾性。既有被生活所迫的无奈感,又暗含着突破困境的主动性。就像去年邻居王叔失业后,硬着头皮开起早餐铺,现在生意红火得很。这种"被逼出来的奋斗",反而可能成为转机的起点。
不过要注意的是,频繁"叩门"也要讲究方法。就像我们找工作不能海投简历,而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古人说"饥者易为食",但现代社会的"饥饿"更需要理性应对。与其被动等待救济,不如主动提升技能,把"叩门"变成敲门砖。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饥驱叩门"。重要的是保持叩门的勇气,同时练就开锁的本事。毕竟门后的世界,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值得探索。下次遇到难关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里的智慧:困境可以是推力,也可以是跳板,关键看我们如何转化这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