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zhì jīn yú
成语解释: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飾智矜愚
英文翻译:To act as a fool
饰:1.装饰;打扮:修饰。粉饰。2.装饰用品:首饰。3.遮掩:掩饰。文过饰非。4.扮演角色:他在《逼上梁山》里饰林冲。
智:1.有智慧;聪明:明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智慧;见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吃一堑,长一智。3.姓。
矜:[jīn]1.怜悯;怜惜:矜怜。2.自尊自大;自夸:骄矜。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3.慎重;拘谨:矜持。[guān]1.同“鳏”。2.同“瘝”。[qín]古代指矛柄。
愚:1.愚笨;傻:愚人。愚不可及。大智若愚。2.愚弄:为人所愚。3.用于自称的谦辞:愚兄。愚见。愚以为不可。4.姓。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明明对某个领域一知半解,却总爱在会议桌上敲着水杯说:"这个项目嘛,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接着用三个专业术语包装常识性错误。上周我们部门就发生了类似场景:小李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解释为何要调整会议室排班表,结果导致全员误以为要改革薪酬体系。这正是"饰智矜愚"的典型写照——用浮夸的智慧外衣包裹着认知的局限。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表演式聪明?观察发现,职场新人尤其容易在季度汇报时堆砌"赋能""抓手"等流行词,就像中学生用复杂公式解答小学数学题。有次我负责校招,看到应聘者简历上写着"通过大数据算法优化了寝室热水卡充值流程",细问才知是帮室友代充了三次卡。这种过度包装看似聪明,实则暴露了对真实能力的焦虑。
真正让我警醒的是去年参与的项目复盘会。技术主管用二十页PPT讲解"基于神经网络的用户行为预测模型",直到实习生弱弱提问:"您说的不就是统计最近三个月购买记录吗?"全场静默三秒后爆发出掌声。这个瞬间生动诠释了:当智慧成为表演道具,愚钝就会变成遮羞布。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种特质在不同文化中有镜像呈现。日本职场盛行"假装忙碌文化",纽约创投圈则流行"概念造词大赛"。有次听硅谷朋友说,他们把"给APP加个夜间模式"说成"构建暗物质友好型界面生态系统"。这种语言游戏背后,藏着怕被看轻的脆弱感。
换个视角看,"饰智矜愚"未必全是坏事。就像孔雀开屏既展示美丽也暴露屁股,这种矛盾恰是人性真实的切面。我常提醒团队新成员:与其用晦涩词汇编织知识茧房,不如坦然说"这个我不懂,能请教吗?"。上周实习生主动承认不了解客户需求分析框架,反而获得了资深同事手把手的指导——真诚才是最高明的智慧外衣。
下次遇到满口新概念的同事,不妨试着问:"能举个具体例子吗?"这个简单的追问,往往能让空转的概念引擎显形。毕竟真正的知识像清水,不需要色素和香精。当我们放下对"聪明相"的执着,或许能更自在地享受求知本身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