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ǎo cān yī dùn
成语解释:指大吃一顿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何千户又预备头脑小席,大盘大碗,齐齐整整,连手下人饱餐一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大吃一顿
繁体字形:飽飱一頓
英文翻译:Have a good meal
饱:1.吃足了。与“饿”相对。2.足;充分:饱经忧患。3.满足:以饱眼福。
餐:1.吃(饭):聚餐。野餐。2.饭食:午餐。西餐。3.一顿饭叫一餐:一日三餐。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顿:[dùn]1.稍停:他顿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3.(头)叩地;(脚)跺地:顿首。顿足。4.处理;安置:整顿。安顿。5.立刻;忽然:顿然。顿悟。顿生邪念。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顿饭。被他说了一顿。7.姓。8.疲乏:困顿。劳顿。[dú][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哎哟,说到“饱餐一顿”这成语,大伙儿是不是立马想到满桌子的好菜?先别急着流口水,咱得先搞明白这词儿到底咋用!比如隔壁老王周末请客,整了一桌红烧肉、清蒸鱼,大伙儿边吃边夸:“今天可真是饱餐一顿啊!”你瞧,这就是典型的场景——吃得痛快,心情倍儿爽。
等等,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吃饱了’有啥区别?”嘿,问得好!重点在“顿”字上!“饱餐一顿”不光强调吃得多,更带点儿“特意安排”的仪式感。比如你加班三天瘦了三斤,闺蜜看不下去了,拽你去火锅店狂涮毛肚,这时候说“今天必须饱餐一顿补回来”,是不是比“我要吃饱”更有画面感?
说到这儿,想起去年自驾游的经历。在山里迷路饿得前胸贴后背,好不容易找到家农家乐,老板娘端上现杀的土鸡炖蘑菇。嚯,那滋味!当时抹着嘴说的“这顿真是饱餐得值”,现在想起来还直咽口水。所以说啊,这成语最适合用在那种“苦尽甘来”的美食时刻。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外卖随手点的时代,“饱餐一顿”的机会反而变少了。你懂的,天天捧着手机扒拉两口就完事。要我说啊,偶尔就得像古人说的“食不厌精”,专门腾个时间好好享受美食。就像上周五,我特意没点外卖,自己炖了锅番茄牛腩,配着刚蒸好的米饭,那叫一个满足!这种主动选择的美食时刻,才算真正对得起“饱餐一顿”这个词儿。
最后扯句闲篇,我发现这成语还能用来形容精神满足。比如前两天读完本超棒的小说,合上书时突然冒了句:“这回真是给脑子饱餐了一顿!”你看,语言这东西活得很,关键得用得恰到好处。下次遇到让你身心都满足的事儿,不妨试试这个说法,保准比干巴巴的“很开心”更有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