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
  • sh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ǎ rù huá shān

成语解释:《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成语出处:《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用于社会局面

繁体字形:馬入華山

英文翻译:Ma to Huashan

马入华山的意思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华:[huá]1.美丽而有光彩的:华丽。华艳。华彩。华贵。华章。华表(亦称“桓表”)。华盖。2.精英:精华。含英咀(jǔ)华。3.开花:华而不实。春华秋实。4.繁盛:繁华。荣华富贵。5.奢侈:浮华。奢华。6.指中国或汉族:华夏。中华。华裔。华胄(a.华夏的后裔;b.贵族的后裔)。华工。7.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华翰(称人书信)。华诞(称人生日)。华居(称人住宅)。8.头发花白:华发(fà)。华颠(指年老)。9.指时光:年华。韶华。[huā]古同“”,花朵。[huà]1.〔华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2.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成语评论

马入华山”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传说,原意是指战马被放归山林,象征天下太平、停止征伐。比如在商业谈判中,两家公司结束多年竞争后宣布合作,负责人说:“这次合作就像马入华山,过去的硝烟终于化为共同发展的动力。”这样的表达既点明了矛盾平息,又传递出对未来的期待。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马放归山”来比喻和平?其实这背后藏着古人的生存智慧。战马是古代战争的核心资源,当统治者主动将战马放归自然,相当于现代国家主动裁减军备。就像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铸剑为犁”,都是通过具体行动展现和平决心。这种用实物象征抽象概念的手法,比单纯喊口号更有说服力。

在当代生活中,这个成语依然鲜活。比如某科技园区取消24小时加班制度时,负责人用“马入华山”形容管理理念的转变:“我们要让员工从无休止的竞争中解脱,像归山的骏马那样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种用法跳出了历史语境,赋予成语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是停止对抗,更是追求更健康的发展模式。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精妙之处在于“主动选择”。马不是被迫离开战场,而是被人主动放归。就像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真正的和解不是迫于压力,而是发自内心地选择理解。去年社区调解两户居民的停车纠纷,调解员那句“咱们今天就把争执的马儿放归华山吧”,瞬间让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下来,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从烽火戏诸侯到5G技术竞争,人类始终在斗争与合作间摇摆。但每次“马入华山”时刻的出现,都像暗夜里的火把,提醒着我们:放下对抗或许比赢得对抗更需要勇气。当某个国际环保项目让常年对峙的国家坐到一起时,或许这就是现代版的“马入华山”——让争夺资源的“战马”转身奔向可持续发展的青山。

"马入华山"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