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 chí méi jí
成语解释:见“马工枚速”。
成语出处:清·陈祖范《寄沈归愚》诗:“鹤怨猿惊怀故地,马迟枚疾斗新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称赞各有长处
繁体字形:馬遲枚疾
英文翻译:Myasthenia equina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迟:1.慢:迟缓。事不宜迟。2.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迟到。昨天睡得太迟了。3.姓。
枚:1.跟“个”相近,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三枚奖章。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地全举出来)。2.姓。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提到"马迟枚疾"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会疑惑: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源自古代文坛趣事,说的是司马相如写文章慢工出细活,枚皋创作快如闪电。就像我们身边既有精雕细琢的工匠,也有雷厉风行的行动派。
这个成语在职场中特别常见。比如公司要推出新产品,市场部小王三天就做出十套推广方案(枚疾),而技术部老张花半个月打磨核心功能(马迟)。这时候问题来了:哪种工作方式更好?其实两者各有千秋,关键看应用场景——开拓市场需要敏捷试错,技术攻关必须稳扎稳打。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喜欢"枚疾"式旅游,三天跑遍十个景点;有人偏爱"马迟"式深度游,在一个古镇住上半个月。就像冲泡咖啡,速溶咖啡能快速提神,手冲咖啡讲究风味层次,选择哪种方式全看当下的需求。
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创作型工作其实需要两种模式切换。作家写初稿时可能文思泉涌(枚疾),修改阶段却要字斟句酌(马迟)。这让我想起去年帮朋友装修的经历:设计方案天马行空两天就定稿,施工阶段每个细节却要反复确认三遍。
现在很多企业开始重视这种节奏差异。我们公司最近调整了考核标准,不再要求所有岗位都"今日事今日毕"。研发部门可以有三个月打磨产品,而客服团队必须十分钟内响应问题。这种区分管理反而让整体效率提升了30%。
说到底,"快"与"慢"本就不是对立面。就像交响乐里有急促的小提琴,也有悠扬的大提琴。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节奏,理解他人的步调。下次看到同事的工作方式与你不同时,不妨想想:也许这正是团队需要的"马迟枚疾"组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