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n
  • zhī
  • ch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ú jiǎn zhī chéng

成语解释:驽:劣马;蹇:跛驴。用劣马或跛驴拉的车子。比喻能力低下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驽蹇之乘,不骋千里之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駑蹇之乗

英文翻译:The ride of the Dragon

驽蹇之乘的意思

驽:1.驽马。2.比喻人没有能力:驽钝。驽才。

蹇:1.跛足:蹇驴。2.迟钝;不顺利:蹇涩。蹇滞。3.指驽马。也指驴。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乘:[chéng]1.骑;坐(交通工具):乘马。乘车。2.趁;就着:乘便。乘隙。3.运算方法之一。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4.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乘。小乘。[shèng]1.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2.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泛指一般史书:史乘。野乘。

成语评论

驽蹇之乘”这个词,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道理。先来看个例子:某创业团队初期人手不足,成员能力参差不齐,有人忍不住吐槽:“咱们现在简直是驽蹇之乘,这样下去项目什么时候才能上轨道?”这话虽然直白,却点出了团队效率低下的痛点。

为什么要用“驽蹇之乘”形容这种情况? 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用劣马和瘸驴拉车,比喻工具或团队不给力。就像老牛拉破车,既跑不快又容易出故障。比如公司采购了一批配置陈旧的电脑,员工工作时频繁卡顿,这种设备不就是典型的“驽蹇之乘”吗?

有个朋友最近跟我分享了他的经历:接手新项目时,部门里既有刚毕业的新人,也有思维固化的老员工。他形容团队状态就像“三匹瘸腿马拉着满载的板车”——虽然大家都在用力,但配合生疏、方向不统一,反而事倍功半。这种具象化的描述,让听者瞬间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如何改善“驽蹇之乘”的困境? 我观察到两个关键点:首先是资源优化配置,就像给瘸腿马配上合适的鞍具;其次是建立协同机制,好比训练马匹统一步调。有个初创公司曾把技术大牛从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专门攻克核心难题,半年后产品迭代速度提升了三倍。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警惕“隐性驽蹇”。比如某些企业守着过时的管理模式,就像给跑车加柴油,再好的团队也会被拖累。反观那些快速发展的公司,往往善于定期检修自己的“车辆”,及时更换生锈的零件。

下次当你觉得工作推进困难时,不妨自问:是我们的目标太远大,还是执行方式需要升级? 有时候不是团队不够拼,而是需要重新调整发力的姿势。毕竟,再强壮的马匹,如果朝着不同方向拉车,也只会让车轮在原地打转。

"驽蹇之乘"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