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ng
  • yu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ú jì tóng yuán

成语解释:驽:劣马;骥:良马;辕:车前直木。劣马和良马同拉一辆车。比喻庸人与贤人混在一起

成语出处:《孔丛子·对魏王》:“驽骥同辕,伯乐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为之叹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好坏混在一起

繁体字形:駑驥同轅

英文翻译:The same yuan as a horse

驽骥同辕的意思

驽:1.驽马。2.比喻人没有能力:驽钝。驽才。

骥:1.好马:按图索骥。2.比喻贤能。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辕:1.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一匹马驾辕,一匹马拉套。2.指辕门,借指衙署:行辕。3.姓。

成语评论

驽骥同辕”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故事可能比字面更有趣。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经验丰富的程序员(“骥”)和一个刚入职的实习生(“驽”)被分到同一个项目组,领导让他们一周内完成一个复杂的数据分析系统。结果呢?老程序员疯狂加班,实习生手忙脚乱,项目最后延期了——典型的“好马和劣马硬拉一辆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这其实暴露了一个核心问题:能力差距过大的合作,往往不是“互补”,而是“互相拖累”。就像让博尔特和小学生组队跑接力赛,看似“强弱搭配”,实际连交接棒都可能出问题。

再来看另一个场景:学校组织辩论赛,老师把口才极佳的班长和性格内向的新同学分在一组。原本想让班长“带新人”,结果班长全程抢话,新同学彻底成了背景板。这种情况下,“驽骥同辕”反而阻碍了团队成长。

难道强弱合作注定失败吗? 倒也不是绝对。关键要看怎么“用”。比如让资深设计师指导新人修改初稿,而不是直接合作完成整套方案;或者让销售冠军带着新手做客户回访,而不是共同负责大单谈判——分工明确比强行捆绑更重要。

我自己带团队时也踩过这个坑。曾经让技术大牛和应届生搭档开发新功能,结果两人互相埋怨效率低。后来改成“大牛定框架,新人做测试”,不仅进度快了,新人还学到了真东西。这说明:与其让不同水平的人硬凑在一起,不如根据能力设计阶梯式任务。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健身房里,健身教练如果让新手和老会员用同样强度的训练计划,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读书会上,强迫文学爱好者和推理小说迷共读一本书,讨论时难免冷场。找到各自的“赛道”,比挤在同一条路上更有价值。

下次遇到需要协作的场景,不妨先问问:我们是真的需要“同辕”,还是应该“分道”?有时候,给劣马一片草地慢慢吃草,让千里马尽情奔跑,对大家都好。

"驽骥同辕"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