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 ch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 tiān chě dì

成语解释:见“骂天咒地”。

成语出处:梁斌《播火记》:“李德才跟着老山头走回西锁井,一进冯家大院,听得冯大奶奶在内宅骂天扯地,正在吵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漫骂

繁体字形:駡天撦地

英文翻译:Curse the world

骂天扯地的意思

骂:1.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不打人不骂人。2.斥责:他爸爸骂他不争气。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扯:1.拉:拉扯。没等他说完扯着他就走。扯开嗓子喊。2.撕;撕下:扯五尺布。把墙上的旧广告扯下来。3.漫无边际地闲谈:闲扯。东拉西扯。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骂天扯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一个人情绪激动时毫无章法地抱怨,既骂天又怪地,把各种无关的事情都扯进来。比如有人丢了钥匙,却怪天气太热影响记忆力,甚至抱怨路上石头太多——这就是典型的“骂天扯地”。

有人可能要问:这和普通抱怨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扯”这个动作。比如同事小李的方案被领导退回,他先是抱怨公司打印机太旧,接着说茶水间咖啡豆发酸,最后扯到三年前某次团建选址不好。这种将各种陈年旧事串联起来的发泄方式,就像在空旷处胡乱抛洒情绪线团,反而让问题核心更模糊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容易“骂天扯地”?想象周末家庭聚餐时,表姐突然开始数落:“这菜太咸!股市又跌!孩子老师总布置作业!”看似在说三件不相干的事,其实核心是她最近工作压力大。这时候如果能递杯茶说“最近挺累吧”,可能比争论菜咸不咸更有用。

不过在我看来,偶尔“骂天扯地”未必全是坏事。就像高压锅需要安全阀,人在特别焦虑时,把琐碎烦恼倾倒出来反而能避免更大的情绪爆发。有个朋友每次考试前都要抱怨食堂饭菜、宿舍床板甚至教学楼台阶数量,但等他念叨完,反而能静下心来复习——这大概就是另类的减压方式。

如何避免这种表达变成无效抱怨?有个小窍门:说完每句抱怨后加个具体建议。比如“今天地铁又故障(抱怨),要是能增加备用列车就好了(建议)”。这样既释放了情绪,又为解决问题留下空间,就像在狂风暴雨的抱怨里撑起把理性的小伞。

最后要提醒的是,长期习惯性“骂天扯地”可能会形成思维惯性。就像总用同一条河道排水,时间长了会冲刷出固定沟壑。试着每天记录三件顺利的事,相当于给思维河道挖几条新支流,让情绪之水能流向更多积极方向。毕竟天地本无过,关键看我们用什么视角去观察和表达。

"骂天扯地"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