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o shē yín yì
成语解释:同“骄奢淫逸”。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是以《春秋》爱子教以义方,不纳入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荒淫无度
繁体字形:驕奢滛佚
英文翻译:sybaritic lifestyle
骄:1.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戒骄戒躁。胜不骄,败不馁。2.猛烈;炎热:骄阳。
奢:1.奢侈。与“俭”相对:奢华。穷奢极欲。2.过分的:奢望。奢求。
淫:1.过多;过甚:淫雨。淫威。2.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奸淫。3.放纵:骄奢淫逸。4.心乱;迷惑:富贵不能淫。
骄奢淫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过度追求享乐、放纵欲望,最终导致道德或生活的崩塌。比如有人问:“为什么历史故事里总提到骄奢淫佚的官员下场悲惨?”其实答案很简单:当一个人沉迷于金钱、权力或感官刺激时,往往会失去对现实的判断力,甚至触犯底线。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府,因铺张浪费、挥霍无度,最终从鼎盛走向衰败。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某公司高管沉迷豪车名表,挪用公款满足私欲,结果被曝光后事业尽毁。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享受生活有错吗?”当然不是,但关键在于“度”——适度消费是生活品质,过度则可能演变成贪婪。我曾见过一位创业者,初期脚踏实地,成功后却逐渐迷失在物质攀比中,最后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倒闭。这让我意识到,骄奢淫佚更像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陷阱。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有个朋友分享过他的方法:每月固定将收入分成“必要开支”“自我提升”“风险储备”三部分,既满足基本需求,又防止过度消费。这种做法让我联想到古人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提前建立规则,比事后补救更有效。
有趣的是,骄奢淫佚不仅影响个人,还可能形成不良社会风气。比如某些网络炫富视频,让年轻人误以为奢侈生活才是成功标志。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真正持久的影响力往往来自内在价值,比如知识储备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竹子生长前需要扎根数年,表面的浮华反而容易昙花一现。
最后想说的是,对抗骄奢淫佚不代表要过苦行僧生活,而是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就像喝茶,有人追求万元一斤的稀缺茶叶,但真正懂茶的人知道,水温、心境和分享的快乐远比价格更重要。这种对生活本质的理解,或许才是避免迷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