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ián sì lì liù
成语解释:骈体文每句四字、六字排比对偶。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用于写作
繁体字形:駢四儷六
英文翻译:parallel construction of pairs of four - and six-character sentences
骈:1.并列的;对偶的:骈句。骈肩(肩挨着肩,形容人多)。2.姓。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俪:1.并列的;对偶的:俪句(对偶句)。2.指夫妇:俪影(称别人夫妇合影)。伉俪。
六:[liù]1.数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说到“骈四俪六”,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其实它指的是古代文章里四字、六字对仗的文体形式,像对联一样工整。比如成语“风调雨顺”对“国泰民安”,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这种结构为什么能流传千年?或许是因为它符合中文的音韵美感,又方便记忆。
举个例子,古人写“春华秋实,夏茂冬藏”,四个字一组,不仅描绘四季更替,还暗含因果关系。现代人虽然不写骈文了,但广告词“品质为本,服务至上”是不是也用了类似套路?这种对称结构自带说服力,让人过目不忘。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用白话文了,学这个还有用吗?其实语言规律是相通的。短视频文案里“三秒抓眼球,五秒留观众”这种表达,本质上也是数字对仗的技巧。骈四俪六的智慧,藏在现代传播的毛细血管里。
个人觉得,文字就像积木,对仗结构能搭出稳固的框架。但也要避免“为对仗而对仗”,像“蓝天白云,青菜萝卜”这种强行凑数的组合,反而显得生硬。真正的好对仗,应该像齿轮咬合般自然流畅。
下次写朋友圈文案时,不妨试试“朝赏云起,暮看星沉”这样的表达。不需要严格四六字,把握住对称美的精髓更重要。毕竟,语言的生命力在于活用,而不在形式束缚。
从古至今,文字游戏从未过时。骈四俪六就像中文的基因密码,当我们理解它的运作原理,就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或许这正是汉语最迷人的地方——既守得住规矩,又玩得出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