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òu
  • ch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ǔ shòu rú chái

成语解释:见“骨瘦如柴”。

成语出处:《埤雅·释兽》:“又曰: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消瘦

繁体字形:骨瘦如豺

英文翻译:as thin

骨瘦如豺的意思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瘦:1.(人体)脂肪少;肉少(跟“胖、肥”相对):面黄肌瘦。他近来瘦了。2.(食用的肉)脂肪少(跟“肥”相对):这块肉太肥,我要瘦点儿的。3.(衣服鞋袜等)窄小(跟“肥”相对):裤子做得太瘦了,可以往肥里放一下。4.(地力)薄;不肥沃:瘦田。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豺:哺乳动物,外形像狼而小,耳朵比狼的短而圆,毛大部棕红色。性凶猛,常成群围攻鹿、牛、羊等猎物。也叫豺狗。

成语评论

骨瘦如豺”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瘦到肋骨分明、身形干瘪的样子。比如:“他病了大半年,如今骨瘦如豺,连走路都吃力。”这里的“豺”指的是自然界中精瘦的动物,用来比喻极度消瘦的状态。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豺”而不是其他动物?其实,豺的体型本就细长矫健,加上生存环境严苛,天然给人一种“瘦而有力”的联想。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有人为了减肥疯狂节食,朋友可能会劝他:“再这样饿下去,真要骨瘦如豺了,健康可比体重重要啊!”这句话既点明了过度减肥的风险,又暗示了成语背后“不健康”的潜在含义。这时候你可能会问:用这个词是不是有点夸张?确实,它更多用于强调视觉冲击,而非客观描述。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和“骨瘦如柴”常被混用。比如:“流浪猫长期挨饿,瘦得皮包骨头,简直骨瘦如豺。”但仔细想想,柴火是静止的,而豺是活生生的动物——前者突出“枯槁”,后者更带“野性”。这种细微差别,恰恰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

个人觉得,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场景适配。比如描写灾荒年代的文学作品,用“骨瘦如豺”能瞬间唤起画面感;但若形容朋友只是稍微变瘦,可能会显得刻薄。语言像镜子,照出的不仅是事实,还有说话者的态度。现代人追求健康美,或许更需要“精瘦有力”这类中性表达,而不是带着动物比喻的批判意味。

下次见到特别消瘦的人,你会怎么形容?直接说“你太瘦了”或许直白,但用“骨瘦如豺”就多了层文学色彩。不过要注意场合——关心健康时,温暖的询问远比成语更贴心。语言从来不只是工具,更是带着温度的选择。

骨瘦如豺的造句

  1. 造句 西班牙政府希望显示,大多数女性并不符合时尚业骨瘦如豺的理想身材,从而说服百货业龙头在橱窗和杂志中展示更大号的尺寸。
  2. 造句 领头的是个骨瘦如豺,相貌尖酸的家伙,他名叫唐丙,是唐门的总管。
  3. 造句 这时,林子里走出一个,面相尖酸,骨瘦如豺的人,一看上去,就知道不是个好鸟。
  4. 造句 没过几天,校长和主任从他们五福大队买了一头骨瘦如豺的母猪回校,要求已勉精心喂养,把学校勤工俭学的希望寄托在养母猪来发财致富。
  5. 造句 大街上,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跌跌撞撞地走着,他身上没有一分钱,已经半个月没有进食,骨瘦如豺。

"骨瘦如豺"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