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jǔ shēn cáng
成语解释:指避世隐居。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三折:“者莫他高举深藏,你看我驾天风定然赶上,则好去深渊中躲避灾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人的行为
繁体字形:高舉深藏
英文翻译:Raise high and hide deep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高举深藏”这个词,乍一听像武侠小说里的秘籍,实际却藏着生活的智慧。它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明明有才能或实力,却选择低调行事,甚至刻意隐藏锋芒。这种策略看似矛盾,背后却有许多值得琢磨的门道。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同事小张明明精通数据分析,却在团队会议上默默记录他人发言,直到项目遇到瓶颈才主动提出解决方案。有人问:“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展示能力?”小张笑着说:“新团队需要磨合,过早表现容易引发戒备。等大家真正需要时出手,反而更容易被接纳。”这种“藏”不是怯懦,而是为了更精准地“举”。
历史故事里更不乏典型案例。三国时期的司马懿面对曹爽的排挤,装病卧床整整两年,甚至故意把汤药洒在衣襟上示弱。当对手放松警惕时,他却在暗中联络旧部,最终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政权。这让人不禁思考:暂时的隐藏是否比持续的高调更有力量?答案或许在于时机的把握——就像弹簧压得越低,反弹时才能迸发更大能量。
现代职场中,这种智慧依然适用。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常陷入“表现焦虑”,恨不得把所有证书贴在工位上。但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先观察环境:了解团队短板在哪里,上司最需要什么支持,在关键时刻填补他人忽视的空白。这种策略性低调,反而能建立“靠谱”的职场形象。毕竟,持续稳定的输出比昙花一现的惊艳更有价值。
从自然界的角度看,沙漠中的骆驼刺把根系深扎地下数十米,地表只露出矮小的枝叶;深海里的鮟鱇鱼用发光器吸引猎物,身体却能完美融入黑暗。这些生存智慧都在印证:有效的“高举”往往以“深藏”为前提。人类社会的竞争虽不像自然界般残酷,但懂得收敛锋芒、积蓄力量的人,往往能在长跑中后来居上。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推崇自我展示,高举深藏已不合时宜。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真正的高手都在平衡“藏”与“露”的比例。就像手机发布会不会提前半年曝光所有黑科技,好厨师留着手艺应对客人的惊喜期待。关键不在于是否隐藏,而在于判断什么时候该成为灯塔,什么时候甘当暗流。这种动态调整的能力,或许才是现代人最该修炼的内功。
黄昏的海滩上,退潮时露出礁石的模样,涨潮时只留下粼粼波光。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有些底牌需要小心收好,有些光芒适合适时绽放。懂得在恰当的时候高举深藏的人,往往能把主动权握得更久,走得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