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chàng rù yún
成语解释: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成语出处: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
繁体字形:高唱入雲
英文翻译:sing with a resounding voice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唱:1.口中发出(乐音);依照乐律发出声音:独唱。合唱。演唱。唱京戏。唱一支歌。2.大声叫:唱名。鸡唱三遍。3.歌曲;唱词:地方小唱。《穆柯寨》这出戏里,杨宗保的唱儿不多。4.姓。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云:1.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强调:岁云暮矣。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5.姓。
“高唱入云”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歌声嘹亮到能穿透云层,常用来形容气势宏大或情感高涨的场景。比如一群人在山顶放声高歌,歌声穿过云层,仿佛天空都被震动——这种画面感是不是立刻让人联想到团结、激情或庆典?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于形容唱歌吗?”当然不是!它也可以比喻某种声音或口号的影响力极大。例如,一场万人参与的环保活动,参与者齐声喊出“保护地球”的口号,声浪一波接一波,仿佛能传到云端,这就是“高唱入云”在现实中的生动体现。
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学校运动会的啦啦队比赛中,学生们用尽全力为班级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几乎盖过了操场上的其他声音。这时候如果有人感叹:“这加油声真是高唱入云啊!”大家是不是瞬间就能理解现场的热烈氛围?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用“高唱入云”而不是其他比喻?或许因为“云”本身代表着高度和广阔,而声音能传到云端,既强调音量,也暗含了传播范围的广泛。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又带着诗意的夸张,非常符合中文成语的特点。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了新的应用场景。比如一场线上直播演唱会,粉丝的弹幕刷屏速度快到看不清,评论区疯狂滚动的欢呼声,是否也可以看作另一种“高唱入云”?虽然形式变了,但那种集体情绪高涨的感染力依然相通。语言的生命力,或许就体现在这种与时俱进的适应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