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tiān hòu dì
成语解释:①比喻长久。②比喻深重。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贺金耻齐翁媪齐寿障词》引:“高天厚地,共启长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高天厚地
英文翻译:complexity of things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厚:1.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跟“薄”相对):厚木板。厚棉衣。嘴唇很厚。2.厚度:下了两寸厚的雪。3.(感情)深:深情厚谊。交情很厚。4.厚道:宽厚。忠厚。5.(利润)大;(礼物价值)大:厚利。厚礼。6.(味道)浓:酒味很厚。7.(家产)富有;殷实:家底儿厚。8.优待;推崇;重视:厚此薄彼。厚今薄古。9.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提到“高天厚地”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它到底是形容自然景象,还是用来比喻某种抽象概念?其实两者皆有。比如站在青藏高原上,望着连绵的雪山和低垂的云层,你会真正感受到“高天厚地”中那种天高地阔的震撼——这里的“高天”是物理层面的视觉冲击,“厚地”则暗含着土地承载生命的厚重力量。
有人会问:“这个词只能用在自然场景里吗?”当然不是。老张经营了三十年的早餐铺子,街坊邻居都说他是“高天厚地之人”。这里的“高天”指他做事光明磊落,“厚地”则形容他待人真诚可靠。可见当这个词用于人品评价时,传递的是对德行的双重赞美。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引发对现代生活的思考。我常看到年轻人在地铁里捧着手机追剧,突然想到:我们是否忽略了身边的“高天厚地”?那些需要仰头才能看到的星空,需要俯身才能触摸的泥土,其实都在提醒人类保持谦卑。科技发展让我们看得更远,但别忘记脚下这片土地始终托举着我们的重量。
有个读者曾问我:“用这个词会不会显得老气?”我的经验是,关键看使用场景。去年参观敦煌壁画时,讲解员指着千年未褪色的矿物颜料说:“这就是高天厚地赐予的礼物。”此刻成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既描摹大漠的苍茫天地,又暗合文化传承的厚重感,反而比直白的形容更有韵味。
最近在江南古镇遇到位竹编手艺人,他的工作室挂着“承高天之灵气,载厚地之精华”的匾额。闲聊时他说:“现在的塑料制品轻飘飘的,哪有竹篾握着实在?”这话让我豁然开朗——原来“高天厚地”不仅是空间概念,更代表着某种值得守护的价值重量。当我们选择环保布袋代替塑料袋时,不也是在践行这种理念吗?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古人用“高天厚地”作诗,今人用它写歌词。某摇滚乐队在新歌里唱道:“在钢筋森林寻找高天,透过外卖包装触摸厚地。”这种反差式的表达,反而让古老成语有了现代注解。语言就像土地,看似静止却始终在生长,重要的是保持对文字本身的敬畏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