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o
  • xuán
  • qín
  • j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o xuán qín jìng

成语解释: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成语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公正严明

繁体字形:高懸秦鏡

英文翻译:Gao xuanqin mirror

高悬秦镜的意思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悬:1.吊、挂在空中:悬空。2.没着落;没结果:悬案。3.距离远:悬殊。4.〈方〉危险:这件事真悬。5.牵挂:悬念。

秦:1.周朝国名(前770—前221)。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3.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镜:1.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镜子(亦指“眼镜”)。镜台。镜匣。镜奁。铜镜。穿衣镜。2.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镜头。镜片。眼镜。胃镜。凸镜。凹镜。三棱镜。望远镜。显微镜。3.监察,借鉴:镜戒。4.照耀:“荣镜宇宙”。

成语评论

高悬秦镜”这个成语,可能有人第一次听到时会疑惑:它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其实这个典故源于古代,传说秦始皇有一面能照见人心的宝镜,后来用来比喻官员明察秋毫、公正无私的品格。比如我们可以说:“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始终保持着高悬秦镜的态度,让每个证据都得到充分验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秦镜”而不是其他朝代的镜子呢?这里其实暗含历史渊源。秦代法家思想盛行,强调严明法治,因此这面镜子成了象征法律公正的文化符号。举个例子,某公司新上任的经理推行透明化管理,员工们都说:“现在各项制度像高悬秦镜,大家做事反而更踏实了。”这种用法既呼应历史,又贴合现代职场场景。

仔细想想,这个成语的深层价值在哪里?我认为它不仅停留在对执法者的要求,更提醒我们每个人在待人处事时需要保持清醒认知。就像家长教育孩子时,如果能像高悬秦镜般客观看待问题,既不放纵溺爱,也不武断批评,反而更容易建立信任。有位班主任处理学生矛盾时,先耐心听完双方陈述再做判断,家长感慨道:“您这样高悬秦镜的处事方式,孩子们心服口服。”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对“高悬秦镜”有了更丰富的解读。比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网络上的各种消息,我们尤其需要保持这种明辨是非的能力。当看到朋友圈未经证实的传闻时,不妨先像高悬秦镜般仔细查证,而不是急于转发。这种思维方式,或许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遗产。

观察身边生活,其实处处能找到这个成语的现代注解。社区调解员处理邻里纠纷时,不偏听偏信而是实地走访;新媒体编辑审核内容时,反复核对信息来源;甚至朋友间发生误会时,主动沟通而非主观臆断——这些都在诠释着“高悬秦镜”的现实意义。它早已超越单纯的司法范畴,成为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生活哲学。

"高悬秦镜"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