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ǐ chū diàn rù
成语解释: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变幻莫测
繁体字形:鬼出電入
英文翻译:move in and out with lightning speed and wizard elusiveness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电:1.物质的一种属性。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原子中正负电量相等,因而整个物体被认为是不带电的或中性的。当它们由于摩擦等原因失去一部分电子时,就带正电;获得电子时,就带负电。2.触电:电了我一下。3.电报;打电报:来电。电告。4.指闪电:雷电交加。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鬼出电入”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它常用来形容行动迅速、难以捉摸,像鬼影和闪电一样来去无踪。比如:“他办事效率极高,鬼出电入般解决了问题,同事们还没反应过来,方案已经摆在桌上了。”这种描述既夸赞了速度,又带点戏剧化的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鬼”和“电”作比喻?其实这两个意象恰好捕捉了两种特质——鬼代表隐秘难测,电象征瞬间爆发力。比如在古代战争中,夜袭敌营的战术就堪称“鬼出电入”:士兵趁着夜色掩护(鬼出),突然点燃火把发动攻击(电入),打对方个措手不及。
现代职场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某次项目危机时,我目睹过一位项目经理的“鬼出电入”操作:他白天沉默观察(鬼出),深夜却突然在群里抛出一份详细复盘报告(电入),用数据推翻了原有方案。这种“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节奏,往往能打破僵局。
不过速度与质量如何平衡?我曾见过有人为追求“鬼出电入”的效果,反而忽略细节导致返工。就像闪电虽然快,但如果没有精确计算落点,就可能引发火灾。个人认为,真正的能力不在于单纯求快,而在于关键时刻的精准发力。
换个角度看,数字化时代放大了这个成语的适用场景。比如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送,既像“鬼出”般悄无声息收集用户偏好,又能“电入”似的瞬间弹出精准内容。这种技术特性,正在重塑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
下次遇到需要快速应对的场景时,不妨想想“鬼出电入”的智慧:前期观察时保持低调隐蔽,行动时则要果断有力。就像猫科动物捕猎,潜伏时与环境融为一体,出击时肌肉瞬间绷紧——这种动静结合的哲学,或许才是成语背后的深层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