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n qiān mèng yíng
成语解释:牵:牵挂;萦:萦怀。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也作“魂牵梦绕”。
成语出处:宋 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魂牽夢縈
英文翻译:Yearning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牵:1.拉着使行走或移动:牵引。牵着一头牛往地里走。2.牵涉:牵连。牵制。3.姓。
梦:1.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2.做梦:梦见。3.比喻幻想:梦想。4.姓。
萦:围绕;缠绕:琐事萦身。
“魂牵梦萦”这个词,光听字面就带着一股诗意的黏糊劲儿。它到底用在哪里最贴切?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暗恋同事三年,连对方喝咖啡加几块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种“默默关注却不敢开口”的状态,就能说成:“那份藏在备忘录里的情愫,成了他魂牵梦萦的心事。”你看,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剧情,普通人的细腻心思也能撑起这个成语。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和“朝思暮想”有什么区别?咱们来拆解场景。比如老王退休后总惦记着家乡的槐花糕,“魂牵梦萦”更适合他深夜翻老照片时的怅然若失;而“朝思暮想”倒像是年轻人双十一盯着购物车里的新手机,带着更直接的渴望。情感浓度相似,但前者多了层时光沉淀的滤镜。
在当代语境里,这个词正在突破传统用法。短视频博主拍返乡vlog时说:“钢筋森林里996的日子,反而让田间蛙鸣成了魂牵梦萦的白月光。”这种把具象事物抽象化的表达,赋予了成语新的生命力。不过要注意分寸——昨晚惦记的火锅再香,用“魂牵梦萦”就显得用力过猛了。
从语言进化的角度看,我观察到这个四字格正在经历“情感降级”。以前多用于文学创作,现在连游戏玩家都会说:“新副本的隐藏BOSS让我魂牵梦萦整礼拜”。虽然稀释了原本的厚重感,却让成语真正活在人们的舌尖上。这种接地气的转变,或许正是中华语言魅力的延续方式。
下次提笔写作时,不妨试试给“魂牵梦萦”换个搭档。与其老套地搭配“故乡”“初恋”,不如说“甲方反复修改的设计方案竟成了设计师魂牵梦萦的执念”。意料之外的组合往往能碰撞出新鲜感,就像往传统水墨画里甩了滴霓虹颜料,违和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