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 yàn
  • xu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ǔ jīn yàn xuē

成语解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成语出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其《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之类,传自四方,间亦效之;而鲁斤燕削,迁地不能为良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魯斤燕削

英文翻译:Lu Qiyan

鲁斤燕削的意思

鲁:1.迟钝;笨:愚鲁。鲁钝。2.莽撞;粗野:粗鲁。鲁莽。这人办事挺鲁的。3.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4.山东的别称:鲁菜。5.姓。

斤:1.市制质量单位。10两为1斤,100斤为1担。1斤原为16两,后改为10两,合500克。2.古时砍伐树木的工具。

燕:[yàn]1.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在中国春向北来,秋返南方。捕食昆虫,是益鸟。2.安乐:燕安。3.古又同“饮宴”的“宴”。[yān]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2.指河北北部。

削:[xuē]义同“削(xiāo)”。专用于复合词:削减。剥削。[xiāo]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削果皮。把坏的一截削掉。

成语评论

鲁斤燕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源自古代鲁国和燕国工匠制作斧头的工艺差异——鲁国人擅长做轻便的斧头,燕国人则精于打造厚实的斧头。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同地区或不同人做事方式的差异,导致结果天差地别。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两位厨师做红烧肉,张师傅严格按祖传配方操作,李师傅却大胆加入普洱茶调味。前者保留了传统风味,后者创新出独特口感。这不正是"鲁斤燕削"的生动写照吗?同样的目标,不同的实现路径都可能成功。

有人会问:既然方法不同都能成功,这个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关键在于提醒我们要理解"适应当下情境"的重要性。就像现代企业开发产品时,照搬竞争对手的策略(鲁斤)可能水土不服,根据自身优势调整方案(燕削)反而能出奇制胜。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破除"唯一正确解"的思维定式。去年我们团队做市场推广时,没有跟风做短视频营销,而是深耕线下体验活动,最终转化率比同行高出30%。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找到适合自己的"燕削之道",往往比盲目模仿"鲁斤"更有效。

当遇到工作难题时,不妨先停下来想想:现在用的是"鲁斤"还是"燕削"的方法?去年帮朋友策划求婚,有人建议租豪华游艇,我们却选择在他俩初遇的图书馆布置场景。结果证明,量身定制的方案更能打动人心。这种思维方式,或许就是这个古老成语给现代人最好的启发。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最近遇到的哪些事情,其实暗含着"鲁斤燕削"的选择智慧?或许换个角度观察,就能发现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毕竟世界这么大,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不止一种。

"鲁斤燕削"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