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ǎo
  • huā
  • yu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iǎo tí huā yuàn

成语解释:形容悲伤怨恨。

成语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请成》:“今日呵,只落得鸟啼花怨。”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凄凉的场面

繁体字形:鳥嗁蘤怨

英文翻译:desolate

鸟啼花怨的意思

鸟:[niǎo]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2.(Niǎo)姓。[diǎo]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啼:1.啼哭:啼笑皆非。哭哭啼啼。2.(某些鸟兽)叫:鸡啼。月落乌啼。虎啸猿啼。3.姓。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怨:1.怨恨:抱怨。结怨。2.责怪:任劳任怨。事情没办好只能怨我自己。

成语评论

鸟啼花怨”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常用来形容春日里鸟鸣与花落交织出的淡淡哀愁。比如,一位久居异乡的游子望着窗外凋零的樱花,听着枝头杜鹃的啼叫,或许会轻叹:“这鸟啼花怨的景致,倒像是替我说尽了心事。”这样的场景里,自然景物仿佛成了情绪的代言人。

为什么鸟和花能传递哀怨?其实古人早就发现,自然界的循环与人的情感有微妙的共鸣。黄莺在暮春啼血、海棠在夜雨中零落,这些短暂而强烈的画面,恰好能承载人类对时光流逝或离别之苦的怅惘。就像现代人看到秋叶飘零会联想到“岁月不饶人”,这种跨越时空的意象联想从未改变。

试着想象这样的画面:古镇茶馆里,老茶客指着檐角叽喳的麻雀说:“听这鸟叫得多急,配上墙根那丛蔫了的月季,倒应了那句‘鸟啼花怨’。”此时成语不再只是书本知识,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市井生活中。我常觉得,这类成语就像文化基因,总能在不经意间唤醒我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现代人还能体会这种意境吗?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或许会错过清晨的鸟鸣,但对美的感知从未消失。当加班族深夜归家,瞥见阳台上枯萎的多肉植物,窗外传来不知名的夜鸟啁啾,那种瞬间的心绪起伏,正是“鸟啼花怨”的当代诠释。这种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恰恰证明了汉语的生命力。

有个有趣的现象:短视频平台上,用“鸟啼花怨”作标题的春日摄影作品往往获得高赞。镜头里可能是沾着雨珠的残荷,背景音是混着车流声的鸟鸣。这说明即便环境变迁,人们依然需要诗意的表达来安放细腻情感。在我看来,这类成语就像文化瑞士军刀,随时能帮我们切开生活表象,露出内里的情感肌理。

下次遇见类似情境时,不妨试着用“鸟啼花怨”来描述。它不只是个古老成语,更像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情感快捷键,轻轻按下,就能连接古今共通的悲欢。当我们在钢筋森林里捕捉到这样的瞬间,或许会突然理解:原来诗意从未远离,只是换了身衣裳与我们重逢。

"鸟啼花怨"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