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máo suàn pí
成语解释: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毫无价值的东西
繁体字形:鶏毛蒜皮
英文翻译:trifles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蒜:1.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带紫,叶子和花轴嫩时可做蔬菜。地下鳞茎味道辣,有刺激性气味,可以做调味品,也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鳞茎。‖也叫大蒜。
皮: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6.有韧性的:皮糖。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10.姓。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只是讨论晚饭吃什么,结果和室友因为“选面条还是米饭”争了半小时。这种琐碎到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用“鸡毛蒜皮”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比如隔壁张阿姨总爱抱怨:“我家老头子连牙膏从中间挤还是尾巴挤都要较真,真是鸡毛蒜皮的事儿没完没了!”
为什么人们会为小事争执不休?其实这和大脑的“威胁预警”机制有关。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感到控制感被挑战时,哪怕面对再小的事情,也会下意识进入防御状态。就像办公室小王说的:“上周因为文件用蓝色夹子还是红色夹子,我和同事差点吵起来,现在想想真没必要。”
但换个角度看,鸡毛蒜皮真的毫无价值吗?我曾在社区看到两位老人为象棋规则争论,围观者起初觉得他们小题大做,后来却发现这种“较真”让他们的退休生活充满活力。生活中的小争执有时就像调味料,适量添加反而能让关系更有滋味。
如何在琐事中保持分寸?有个巧妙的方法是“十分钟法则”。当发现自己在纠结类似“窗帘选纯色还是碎花”的问题时,不妨设定十分钟的讨论时限。家电销售员李姐就深有体会:“以前顾客问遥控器按键手感这种细节,我会解释半小时。现在我会笑着建议‘要不您先试用十分钟?’效果反而更好。”
有趣的是,数字时代让“鸡毛蒜皮”有了新形态。家族群里转发养生文章配不配表情包,朋友圈点赞要不要及时,这些虚拟世界的小事正在重塑我们的社交规则。就像我表弟常说的:“现在给人发消息,标点符号用错都可能被过度解读,简直比当面说话还累。”
观察生活会发现,处理鸡毛蒜皮的能力往往决定着生活质量。楼下水果摊主老周有个秘诀:遇到挑剔的顾客,他就把称重误差精确到克来计算。这种“较真”反而赢得了街坊信任,看似计较的背后藏着智慧——把小事做到极致,也能成为独特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