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tún zhī xī
成语解释:比喻微小的收益。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驷马之家不恃鸡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图牛羊之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鶏豚之息
英文翻译:Chicken and porpoise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豚:小猪。也泛指猪。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息:1.呼吸时进出的气:喘息。鼻息。一息尚存,此志不懈。2.消息:信息。3.停止:息怒。息兵。自强不息。偃旗息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4.休息:歇息。作息时间表。5.滋生;繁殖:蕃息。生息。6.利钱;利息:年息。月息。还本付息。7.指子女:子息。8.姓。
提到“鸡豚之息”,大家可能会疑惑: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它原本比喻微小的利益或细碎的生活琐事,就像养鸡养猪带来的零星收入,虽然不起眼,但积少成多也能带来改变。
举个例子:老张退休后在院子里养了几只鸡,每天卖鸡蛋赚个十几块钱。邻居笑他“这点钱还不够塞牙缝”,老张却乐呵呵地说:“鸡豚之息也是钱,攒一年够给孙子买台新自行车!”
这时候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在意这些小钱呢?关键在于积累效应。就像小李每月把零钱存在存钱罐里,三年后竟然凑出了出国旅游的机票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积累,正是“鸡豚之息”的现实写照。
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现代社会讲究效率,关注这些小利益会不会浪费时间?我的看法是,关键在于平衡。就像做自媒体,既要策划爆款内容,也要重视每条评论的互动——正是这些“鸡豚之息”般的小互动,最终构建起忠实的粉丝群体。
再举个反例:王阿姨总想着“要赚就赚大的”,结果被虚假投资骗光积蓄。反观坚持储蓄的赵叔,虽然每月只存500块,十年后反而凑够了买房首付。这恰恰说明,重视“鸡豚之息”不是抠门,而是对生活节奏的清醒认知。
其实这个概念在现代职场同样适用。新人小周每天早到20分钟整理工作资料,半年后竟因此获得晋升机会。那些被同事忽略的“鸡豚之息”,往往藏着意想不到的成长机遇。
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成语,会发现它传递的不仅是理财智慧,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在这个追求“一夜暴富”的时代,学会欣赏并善用生活中的“鸡豚之息”,或许能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下次看到路边卖菜的老奶奶,也许你会对她竹篮里的萝卜白菜多几分敬意——那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之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