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g luó kāi dào
成语解释: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鸣锣开道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鳴鑼開道
英文翻译:clear the way for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锣:击乐器。铜制,似盘。一般有提手,用槌击奏。形制多样,如大锣、小锣、堂锣、云锣等。常用于吹打乐及戏曲、歌舞伴奏。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鸣锣开道”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吧:古装剧里常见这样的场景——官员出巡前,衙役们敲着铜锣高喊“回避”,路人纷纷让路。这其实就是“鸣锣开道”最直观的呈现,既彰显了威仪,又为重要人物清出了通道。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21世纪了,这个成语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当然有!比如某科技公司发布新产品时,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在各大平台造势宣传,这种为重要事件铺路的行为,用“互联网时代的鸣锣开道”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我发现这个成语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双面性”。在古代,鸣锣开道是权力阶层的特权;而今天,它更多被用来比喻为重要事件营造声势。比如某作家新书预售前,出版社联系知名博主做书评,这种文化传播的“开道”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成语的韵味,又赋予了时代新意。
有个疑问常被提起:这个成语是否带有等级观念?其实要看具体语境。当某环保组织为宣传垃圾分类,在社区举办趣味活动吸引关注时,这种“鸣锣开道”反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助力。成语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使用者赋予它的价值取向。
在商业活动中,这个成语的现代演绎尤为精彩。就像某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上市前,通过自动驾驶实测直播、电池技术解密等系列动作,既吊足了消费者胃口,又为正式发售做好了市场铺垫。这种精心策划的“开道”过程,往往比最终的产品发布更考验智慧。
观察成语的生命力,总能看到语言与时代的共舞。“鸣锣开道”从古代的仪仗制度,到如今成为各类领域的比喻修辞,这种跨越千年的语言传承,恰恰印证了汉语的包容性与适应性。下次看到企业为公益活动造势宣传,不妨想想:这不就是新时代的鸣锣开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