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b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è zhī yè bàn

成语解释: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鶴知亱半

英文翻译:Crane knows half of the night

鹤知夜半的意思

鹤:鸟,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后趾小,高于前三趾,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沼泽地带捕食鱼和昆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丹顶鹤、白鹤、灰鹤等。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成语评论

鹤知夜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但它其实描述了一种敏锐的观察力。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说鹤能在半夜察觉变化?”答案藏在它的生物特性里——鹤对周围环境极其敏感,古人用它比喻那些能预见问题的人。比如公司里一位老员工突然说:“下个月原材料可能会涨价,咱们得提前备货。”结果真被他说中了,这就是“鹤知夜半”的现实版。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区里王阿姨总能在暴雨前收衣服,邻居问她怎么知道的,她指着楼下蚂蚁搬家说:“这些小东西比天气预报还准!”这种通过细节捕捉趋势的能力,恰恰呼应了成语的深意。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我们常说的直觉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主动观察,就像鹤不是偶然发现危险,而是时刻保持着对环境的高度关注。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更有现实意义。当我们被碎片化信息淹没时,真正的“鹤知夜半”者反而会关闭手机推送,像深夜的鹤一样专注聆听真实信号。比如投资者从社交媒体看似无关的讨论中嗅到行业动向,或者医生通过患者细微症状提前发现潜在疾病,这些都是当代版的智慧体现。

不过要注意的是,敏锐不等于猜疑。就像鹤不会因为风吹草动就惊慌,过度解读反而会陷入焦虑。有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初创公司老板把办公室绿植状态当作团队士气的“晴雨表”,这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体现了对环境变化的重视。保持清醒观察与理性判断的平衡,或许才是这个古老成语给现代人最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