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i
  • fàn
  • dòu
  • g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i fàn dòu gēng

成语解释: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成语出处:明·洪应明《菜根谭》:“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魂梦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麥飯豆羹

英文翻译:coarse meals of a farming family

麦饭豆羹的意思

麦: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用来磨面粉,也可以用来制糖或酿酒,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多种。2.专指小麦。‖通称麦子。3.(Mài)姓。

饭:1.煮熟的谷类食品。特指米饭。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早饭。晚饭。

豆:1.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煮豆燃萁。目光如豆。2.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豆儿。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豆。4.姓。

羹: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状或带浓汁的食品:鸡蛋羹。

成语评论

麦饭豆羹”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一道菜名,但它的意思其实和饮食无关。它常用来形容人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乐观,比如:“老王失业后每天骑着三轮车收废品,街坊都说他这是麦饭豆羹,他却乐呵呵地回应‘劳动最踏实’。”这里隐藏着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用食物来比喻生活态度?

举个更生活化的例子:张阿姨家阳台种满了白菜萝卜,邻居问她怎么不买现成蔬菜,她边摘菜边说:“我这叫麦饭豆羹,自给自足还锻炼身体。”这时候问题就明白了——成语中的“粗茶淡饭”象征着对简单生活的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就像现代年轻人常说的“极简生活”,表面看是物质匮乏,实则是精神富足的表现。

有次在公园看到退休教师王爷爷,他拿着毛笔在水泥地上练字。旁人说他该买宣纸砚台,他却笑道:“水泥地当纸,清水作墨,我这麦饭豆羹的书法,写的是心境。”这个场景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成语最妙处在于它消解了物质条件的束缚——用最普通的“食材”,照样能烹饪出生活的滋味。

或许有人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观念吗?看看那些带着自制便当上班的年轻人,周末去图书馆充电的打工者,他们正在用新形式诠释“麦饭豆羹”。不是买不起外卖,而是更享受亲手准备的过程;不是去不起培训班,而是发现公共资源同样能滋养精神。这种选择背后,藏着对生活主动权的把握。

我常觉得这个成语像面镜子——有人看见清贫,有人看见智慧。就像老家亲戚用废旧轮胎做花盆,用啤酒瓶搭篱笆,这些变废为宝的创造,何尝不是新时代的“麦饭豆羹”?它提醒我们:生活的丰盛程度,从来不取决于材料是否昂贵,而在于掌勺的人有没有发现价值的眼光。

下次遇到用二手家具布置出租屋的年轻人,或是拿着老年机却熟读经典的看门大爷,或许我们该换个角度看他们。那些看似“寒酸”的选择里,可能正藏着对抗物质焦虑的生存智慧。就像成语本意说的:粗粮淡饭也能饱腹,关键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品尝”。

"麦饭豆羹"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