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ng yī shǐ zhě
成语解释:指出使宫市的太监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太监
繁体字形:黄衣使者
英文翻译:Yellow emissary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使:1.派遣;支使:使唤。使人去打听消息。2.使用:使拖拉机耕地。这支笔很好使。使上点肥料。3.让;叫;致使:办事使群众满意。加强质量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4.假如。5.奉使命办事的人:使节。大使。公使。特使。学使(科举时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试的官员)。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黄衣使者”这个词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里的某个角色,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有人可能会说:“这项目推进得太慢,得找个‘黄衣使者’来打通各部门的壁垒。”这里的“黄衣使者”其实是比喻能在复杂局面中传递信息、协调资源的关键人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黄衣”来形容这类人?其实这和古代驿使有关。唐代驿站系统发达,传递紧急文书的使者常穿醒目的黄衣,久而久之,“黄衣使者”就成了高效沟通者的代称。比如公司例会上,老板指着小张说:“你这次跨部门协作做得漂亮,简直是咱们团队的黄衣使者!”
有意思的是,这个词在现代职场有了新解读。我曾遇到一位项目经理,她总能用一句话化解技术部和市场部的矛盾。她说:“当‘黄衣使者’不是传话筒,而是要把不同立场的需求翻译成共同语言。”这种主动搭建桥梁的能力,或许才是这个词的核心价值。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协调者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使者”二字。真正的黄衣使者往往带着解决问题的权威性,就像古代使者手持皇帝诏令。比如社区改造项目中,街道办主任带着政策文件挨家挨户解释,这种“官方认证”的沟通者更容易获得信任。
个人认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黄衣使者”的角色反而更重要。太多人只顾着输出观点,却少了穿黄衣的中间人去芜存菁。下次遇到沟通僵局时,不妨想想:我们是否需要一位能打破信息茧房的现代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