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 qiū zhàng rén
成语解释: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易迷惑
繁体字形:黎丘丈人
英文翻译:Li qiuzhang
黎:1.众多:黎庶。2.黑色:黎黑。3.黎族。
丘:1.土堆;小山:小丘。2.坟墓:丘垄。3.用砖石将灵柩封闭起来。也指这样的坟墓。4.量词。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一块叫一丘:一丘田。
丈:1.长度单位,10尺等于1丈,10丈等于1引。1市丈合3又1/3米。2.丈量(土地):清丈。春耕前要把地丈完。3.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丈。4.丈夫(用于某些亲戚的尊称):姑丈(姑夫)。姐丈(姐夫)。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黎丘丈人”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故事讲的是一个老人被鬼怪欺骗,误伤自己儿子的悲剧。现在人们常用它来比喻“被假象迷惑,分不清真假”。比如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其实,它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我们如何避免被表象误导,看清事物的本质?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下属提交了一份看似完美的报告,但数据背后隐藏着漏洞。如果只关注表面光鲜的图表,没有深入核实,就可能像“黎丘丈人”一样掉入陷阱。这时候不妨问自己:“我是否只看到了对方想让我看的东西?” 主动追问细节、交叉验证信息,就能减少误判风险。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在互联网时代反而更加凸显。比如社交媒体上,某些网红展示的“完美生活”可能经过精心剪辑,如果盲目相信这些片段,就可能产生焦虑或错误认知。这时候需要像故事里的老人反思那样,学会区分“表象”和“真相”。
有人可能会疑惑:“难道所有事情都要怀疑吗?”其实关键在于平衡。黎丘丈人的教训不是要我们疑神疑鬼,而是强调保持基本的观察和判断力。就像网购时既要看商品好评,也要翻看带图的差评;既要听专家的分析,也要自己动手查证原始资料。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今天尤其值得重视。信息爆炸的环境里,我们每天接触的内容有真有假,甚至有些平台会利用算法刻意制造“信息茧房”。这时候更需要像古人说的“三思而后行”,用主动思考打破被动接受的状态。
最后不妨想想:当遇到看似合理却隐约感觉不对劲的情况时,是否可以停下来做个深呼吸?就像故事里的老人如果能多问一句“这真是我儿子吗”,或许就能避免悲剧。生活中很多错误决策,往往始于对异常信号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