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ù
  • t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 shù tú tàn

成语解释: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成语出处:《晋书 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繁体字形:黎庻涂炭

英文翻译:Li Shutan

黎庶涂炭的意思

黎:1.众多:黎庶。2.黑色:黎黑。3.黎族。

庶:1.众多:庶务。富庶。2.平民;百姓:庶民。3.姓。4.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跟“嫡”相对):庶出。5.庶几:庶免误会。庶不致误。

涂:1.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涂抹。涂饰。涂脂抹粉。涂上一层油。2.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涂鸦。信手涂上几笔。3.抹去:涂改。把写错的字涂掉。4.泥:涂炭。5.海涂的简称:涂田。滩涂。6.同“”。7.姓。

炭:1.木炭。2.像炭的东西:山楂炭。3.〈方〉煤:阳泉大炭(山西阳泉出的一种煤)。

成语评论

黎庶涂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比如:“战乱年代,百姓流离失所,黎庶涂炭的景象让人揪心。”这里用短短四个字,就勾勒出人民在灾难中挣扎的画面。那么问题来了,成语里的“黎庶”和“涂炭”到底指什么?其实“黎庶”就是老百姓,“涂炭”则比喻极端困苦的处境——就像人被扔进泥潭和火坑里,既形象又震撼。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经济危机时,失业率飙升,小商户接连倒闭,真可谓黎庶涂炭。”这时候成语就从历史书里跳出来,变成了对现实问题的生动概括。有人可能会问:这么沉重的成语,平时用起来会不会太夸张?其实关键在于场景匹配。当看到大规模民生受创时,用它反而能精准传递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形容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洪水过后,房屋倒塌农田被毁,黎庶涂炭亟待救援。”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自带“旁观者视角”。就像我们看纪录片里说的:“翻开史书,每逢朝代更迭,总少不了黎庶涂炭的记录。”这种表达既保持了历史陈述的中立,又暗含对百姓遭遇的共情。我个人觉得,语言就像调色盘,越是沉重的颜色越要用在合适的地方。当我们用“黎庶涂炭”描述战乱或灾难时,其实也在提醒自己:这些不该成为常态。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尚书》,但古人可能想不到,三千年后人们还在用它讨论叙利亚内战或疫情下的民生问题。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穿越时空连接不同时代的同理心。下次读到社会新闻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不仅是四个汉字的组合,更是千万人命运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