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
  • bǎi
  • x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 mín bǎi xìng

成语解释:指普通老百姓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普通百姓

繁体字形:黎民百姓

英文翻译:common people

黎民百姓的意思

黎:1.众多:黎庶。2.黑色:黎黑。3.黎族。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姓:1.表明家族的字:姓名。贵姓。2.姓是…;以…为姓:你姓什么?。他姓张,不姓王。3.姓。

成语评论

黎民百姓”这个词,听起来像在说“普通人”,但它背后有什么深意呢?举个最直接的例子:电视剧里皇帝总爱说“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这里的“黎民百姓”其实就是指千千万万种田的、做小买卖的普通人。说白了,这个词就是咱们今天说的“人民群众”的古风版。

有人可能会问:“黎民”和“百姓”有什么区别?其实战国时期,“黎民”主要指底层劳动者,而“百姓”原本是贵族的代称。就像现在有人说“打工人”和“中产”的区别,但经过几千年演变,这两个词早已合二为一。比如《史记》里记载大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里的描写对象就是为黎民百姓操劳的典型形象。

当代生活中怎么用这个词呢?假设你看到社区志愿者帮老人修水管,可以说:“这些年轻人真是黎民百姓的贴心人。”既保留了成语的古朴味道,又贴合现实场景。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自带“群体画像”功能——它不强调个体差异,而是突出普通人的共同命运。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现在越是高科技时代,人们越喜欢用这种传统词汇。就像直播带货的主播会说“老铁们”,作家写乡村振兴题材时偏爱用“黎民百姓”。这种语言反差反而让表达更有温度,就像用紫砂壶泡咖啡,混搭出独特的文化韵味。

最后看个反例:如果有人说“某明星的绯闻牵动着黎民百姓的心”,这就用错了语境。因为这个词天然带有庄重感,更适合用在民生政策、历史叙事等场景。就像不能用青花瓷装快餐,语言载体和内容需要气质匹配。

下次看到这个成语,不妨想想:我们今天说的“打工人”“Z世代”,千年后会不会也变成某个雅致的新成语?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载着不同时代的倒影奔涌向前。

黎民百姓的造句

  1. 造句 为了黎民百姓的生计,他不惜公然在朝廷上顶撞皇帝。
  2. 造句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宁。
  3. 造句 侵略者残无人道地杀害了大批黎民百姓。
  4. 造句 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孜孜不倦地钻研祖国医学。
  5. 造句 二月二,龙抬头,惊蛰时分威风抖。降甘霖,施恩泽,黎民百姓开心乐。拿锄头,抗犁把,精耕细作五谷耙。洒汗水,雨浸润,丰收在望其乐融。愿你辛勤快乐颜,五谷丰登招手唤!
  6. 造句 刘琨在国家危亡之际,激发了他为国解难、拯救黎民百姓的一腔热血。
  7. 造句 只有救世主是英雄,实实在在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那些士兵和志愿者不是英雄?
  8. 造句 君王社稷、黎民百姓之事谓之为大义;人伦情长、兄弟手足是为小义。
  9. 造句 大哥时刻将黎民百姓放于心中,子龙佩服,子龙愿一辈子跟随大哥,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10. 造句 朝齑暮盐,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缺盐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