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ēi niú bái jiǎo
成语解释: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恰中主观意想
繁体字形:黑牛白角
英文翻译:Black bull and white horn
黑: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6.姓。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角:[jiǎo]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犀角。2.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4.中国辅币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时军中吹的乐器:号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竞赛:角斗。2.角色:名角儿。主角儿。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
有人问:"黑牛白角"这个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它常被用来形容事物表里不一,或者强调"本质不会因外表改变"的哲理。比如看到一个人穿着朴素但能力出众,可以说:"他就像黑牛白角,看着普通,实际深藏不露。"
这个成语用动物作比喻特别生动。黑牛代表平凡的外在,白角象征内在独特性。就像我们常说的"人不可貌相",生活中许多重要特质往往藏在表象之下。比如某社区超市看似老旧,但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远超连锁店,这不就是现代版的黑牛白角吗?
有读者可能会困惑:既然本质更重要,为什么还要强调外表特征?其实成语恰恰在提醒我们,认知事物需要穿透表层。就像选择智能手机,有人被酷炫外观吸引,真正懂行的更关注芯片性能和系统流畅度。
我观察到现代人容易被"滤镜化认知"误导。短视频里光鲜的网红餐厅可能菜品糟糕,而街角不起眼的面馆反而传承着三代手艺。这种反差印证了成语的智慧——关键不在于包装形式,而是持续稳定的内在价值。
工作中也常见这种现象。刚入职的新人如果过分注重穿着打扮,反而容易让人忽略其专业能力。反观那些专注提升业务水平的同事,即便外表普通,时间久了就像黑牛显白角,自然会脱颖而出。
理解这个成语对青少年尤其有益。在社交媒体时代,很多孩子误把点赞数当价值标准。若能明白"白角"比"黑牛"的毛色更重要,就会更重视真才实学而非虚荣表象,这种认知转变可能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
最后要说明,成语的应用需要灵活。既不能忽视合理的外在修饰,也不能本末倒置。就像参加面试,得体的着装是基本礼仪,但决定成败的终究是专业素养——这才是我们应该牢牢抓住的"白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