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ēi yán kuáng yǔ
成语解释:犹言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清·李塨《原道》:“异端乃曰道生天地,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道为天地前一物矣。天地尚未有,是物安在哉?且独成而非共由者矣,何以谓之道哉?谁生之哉?道家黑言诳语,大率类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等
繁体字形:黑言誑語
英文翻译:A black lie
黑: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6.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诳:1.欺骗;骗:诳语。你别诳我。2.用言语或行动逗引人以取乐:他是和你诳哩。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黑言诳语”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陌生,它其实指那些恶意中伤、颠倒是非的言论。比如有人散播谣言说:“小王挪用公款买了豪车!”可实际上小王每天骑共享单车上下班——这种无中生有的指责就是典型的黑言诳语。
为什么会有人用黑言诳语?有人可能是出于嫉妒,比如同事A升职后,同事B在茶水间嘀咕:“他肯定是靠关系上位的。”这类话往往缺乏证据,却像墨水泼在白纸上,既污染了环境,又让被攻击者难以自证清白。
最近看新闻时注意到,某明星被造谣“耍大牌拒绝公益活动”。后来活动主办方主动澄清,证明当天她正发着高烧在医院输液。这个案例让我想到:黑言诳语就像病毒,传播速度永远比真相快一步。但有趣的是,当真相最终浮出水面时,谣言制造者反而会自食恶果。
普通人遇到黑言诳语怎么办?上个月邻居李阿姨的经历值得参考。有人传言她家装修偷工减料,她直接带着建材检测报告敲开每户邻居的门:“这是甲醛检测数据,这是隔音棉的质检证书,欢迎随时来我家实地查看。”用事实说话,比争辩一百句都管用。
观察社交媒体时发现,现在很多平台开始用“谣言澄清”标签自动关联不实信息。这让我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互联网时代,黑言诳语的杀伤力被放大,但反制工具也在同步升级。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技术手段正在成为对抗谣言的利器。
最后想起老家村口的大槐树,以前总有人在那儿传闲话。现在树上挂了块木牌,写着“传言止于知者”。这或许给了我们启示: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就像给思想装了个过滤器,能让黑言诳语自然失去生存空间。面对纷杂信息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求证的耐心,或许才是最根本的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