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ǔ shǐ wū gēng
成语解释: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孙觌《跋吴省元真赞》:“吴公前辈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赞,皆佛菩萨语,启诵三过,欲下一句而家有识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鼠鼠汙羹
英文翻译:Rat dung soup
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屎:1.大便;粪:拉屎。2.眼、耳等器官分泌出来的东西:眼屎。耳屎。
污:1.浑浊的水,泛指脏东西:粪污。血污。去污粉。2.脏:污水。污泥。3.不廉洁:贪官污吏。4.弄脏:玷污。污辱。
羹: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状或带浓汁的食品:鸡蛋羹。
“鼠屎污羹”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但背后的道理却非常实用。比如一家餐厅因为后厨管理疏忽,导致一只老鼠溜进汤锅,结果一锅精心熬制的汤全被倒掉——这就是典型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现实案例。为什么看似微小的错误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呢?其实问题的核心在于“关键环节的失控”。无论是餐厅的卫生管理,还是工作中某个流程的疏忽,都可能因为一个漏洞而让整体成果大打折扣。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不能补救吗?”确实可以尝试补救,但信任的崩塌往往比修复更迅速。就像顾客看到老鼠的新闻后,即便餐厅整改完毕,短期内也很难重建口碑。这让我联想到团队合作中的场景:当某个成员频繁犯错却不改正,整个团队的氛围和效率都会受影响。这时候需要的不仅是纠正错误,更要建立预防机制。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学会抓大放小。曾在项目中见过完美主义者纠结于PPT配色,反而耽误了方案交付时间。其实就像熬汤时发现漂浮的香菜叶,只要不影响本质,完全不必整锅倒掉。这种“容错智慧”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既要保持警惕,又要避免过度反应。
历史上有个有趣的对照:宋代官员处理贡品被鼠咬的事件时,没有苛责押运者,而是改进仓储条件。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单纯惩罚当事人更有建设性。可见面对“鼠屎污羹”的困境,与其抱怨瑕疵,不如思考系统性的优化方案。毕竟,防患于未然远比事后补救更有价值。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成语不应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汤里可能有老鼠屎,就放弃熬制美味的尝试。关键是在行动前做好风险评估,过程中保持灵活调整的能力。生活中的不完美难以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用更积极的方式应对——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同时记住“瑕疵”本身也是成长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