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yòu zhī jìng
成语解释:鼪:黄鼠狼;鼬:指黄鼬之类的动物;径:小路。黄鼠狼等来往的小路。引申为荒凉偏僻的小道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蛩然而喜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鼪鼬之徑
英文翻译:The path of Mongoose
鼪:黄鼬。
鼬:哺乳动物,身体细长,四肢短小,头狭长,耳一般短而圆,唇有须,肛门附近大多有臭腺,可以驱敌自卫。毛有黄褐、棕、灰棕等色。种类很多,如黄鼬、紫貂。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径:1.小路:曲径。山径。2.喻指达到目的的途径、方法:捷径。门径。3.副词。直接地:径行办理。4.直径:口径。半径。5.古又同“竟”。
提到“鼪鼬之径”,可能很多人会一愣: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其实它源自古代典籍,字面意思是“黄鼠狼走的小路”,用来比喻人为了达到目的而选择隐蔽、不光明的手段。比如有人为了升职偷偷抹黑同事,这种行为就可以形容为“走了鼪鼬之径”。
有人问:“用这种手段真能长久吗?”答案显而易见——不能。就像黄鼠狼虽然能短暂躲藏,但终会被发现一样。职场中靠踩别人上位的人,往往失去团队信任,甚至被反噬。我曾见过一位同事靠打小报告升职,结果半年后因能力不足被降级,反而成了笑柄。
另一个例子是学生考试作弊。表面看像是“捷径”,实际却像走钢丝。我曾辅导过一个学生,他坦言以前靠作弊混分数,结果越到高年级越吃力,最终不得不花双倍时间补基础。这恰恰印证了那句老话:所有命运馈赠的“捷径”,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有人疑惑:“难道就没有特殊情况吗?”现实中确实存在灰色地带。比如商家在合规范围内优化包装设计,让产品更吸引眼球——这算不算“鼪鼬之径”?我的看法是:只要不欺骗消费者,合理利用规则的创新值得鼓励,这与真正损人利己的行为有本质区别。
观察生活会发现,真正走得远的人,往往选择“阳光大道”。老家有位卖烧饼的大叔,二十年如一日现做现卖,虽然比不过用预制饼胚的同行快,却靠着口碑做成街区网红店。他的故事让我相信:脚踏实地积累的竞争力,远比投机取巧更持久。
面对选择时,不妨多问自己:这个方法是否经得起时间检验?是否愿意被公开讨论?用这两个问题过滤,就能避开大多数“鼪鼬之径”。毕竟人生是场马拉松,方向选对了,慢即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