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rén jué jīn
成语解释:攫:夺取。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贪财
繁体字形:齊人攫金
英文翻译:One man grabs gold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斋”。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攫:1.用爪抓取:攫捕。2.掠夺:攫夺。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齐人攫金”这个成语,讲的是古代齐国有人看到金子就一把抢走,被抓住后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当时只看见金子,没看见人啊!”听起来荒诞,但仔细想想,这种“眼里只有目标,不顾现实风险”的心态,今天是不是也挺常见?
举个例子:老张听说股市大涨,把全部积蓄投进一支热门股,结果公司突然爆雷,股价腰斩。朋友问他为啥不做调研,他挠头说:“光盯着涨势,哪顾得上查背景啊!”这不就是现代版“齐人攫金”吗?人被欲望牵着走时,理智就像被按了暂停键。
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有个概念叫“隧道视野”——当人极度渴望某样东西时,大脑会自动屏蔽周边信息。就像购物节抢优惠,明明不需要的东西,因为“打折”标签太显眼,付款时才发现运费规则藏在小字里。这种选择性注意,恰恰是成语里齐人的行为逻辑。
有人问:“贪心是人的本性,难道要完全消灭欲望?”当然不是。重点在于建立“风险雷达”。我有个同事坚持“冲动消费24小时冷静期”,每次想买大件商品就先填张表格,列明使用频率和替代方案,第二天再决定。这个方法帮她避开了不少“攫金式消费”。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目标与代价需要动态平衡。就像登山者不能只盯着山顶不看脚下碎石,职场人不能为升职透支健康。最近看到有人用“三分热血+七分清醒”形容理想状态——保持追求的热情,但随时校准现实坐标。
其实古人早就看透人性弱点,所以才留下这些成语。与其批判故事里的齐人,不如把他当作镜子:我们是否也在某些领域重复着他的错误?下次做重要决定前,不妨多问自己一句:“除了眼前想要的,我还需要考虑什么?”这种思维训练,或许就是对抗“攫金心态”的最佳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