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bìng
  • ji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 míng bìng jià

成语解释: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同等

繁体字形:齊名並價

英文翻译:Equal value

齐名并价的意思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价:[jià]1.价格:物价。调价。物美价廉。无价之宝。这个价可不贵。2.价值:等价交换。3.化合价的简称:氢是一价的元素。4.姓。[jie]用在某些状语的后面:成天价忙。震天价响。[jiè]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成语评论

提到"齐名并价"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联想到"李白与杜甫"。这两位唐代诗人常被后世称为"诗仙""诗圣",他们的作品各有千秋却又难分高下。就像苏轼评价的:"李太白飘逸若仙,杜子美沉郁顿挫",虽风格迥异,却在文学史上共享盛名。

为什么人们总爱把事物相提并论?其实这源于人类认知的对比本能。就像我们会把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双杰,并非要决出胜负,而是通过对照凸显各自特色。这种比较如同照镜子,既照见差异,也反射出共同的价值光芒。

有个有趣的发现:在艺术拍卖市场,齐白石与张大千的作品常出现"价格比翼"现象。当某位画家作品拍出高价,另一位同级别艺术家的市场估值也会水涨船高。这种现象揭示了一个深层逻辑——真正的价值往往在相互映照中显现,就像星星因彼此的存在更显璀璨。

个人认为,这种"齐名并价"的思维模式若运用得当,能成为进步的阶梯。就像运动员看到对手刷新纪录时,激发的不是嫉妒而是超越的斗志。但也要警惕陷入非此即彼的误区,毕竟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赛场,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百花齐放的包容。

观察当代科技领域,马斯克与贝佐斯的太空竞赛提供了新注解。当蓝色起源成功回收火箭,SpaceX立即加速星舰研发。这种良性竞争推动着人类航天技术不断突破,证明"齐名并价"的格局若能转化为正向激励,完全可能创造双赢局面。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当我们比较两件事物时,是否预设了必须分出高下的前提?或许可以尝试换个视角——就像欣赏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和鸣,重点不在于比较小提琴与大提琴谁更重要,而在于聆听它们共同谱写的华美乐章。

"齐名并价"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