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án
  • g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 wán lǔ gǎo

成语解释: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成语出处:唐·杜甫《忆昔》:“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齊紈魯缟

英文翻译:Qi Wan and Lu Xian

齐纨鲁缟的意思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纨:很细的丝织品;细绢:纨扇。

鲁:1.迟钝;笨:愚鲁。鲁钝。2.莽撞;粗野:粗鲁。鲁莽。这人办事挺鲁的。3.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4.山东的别称:鲁菜。5.姓。

缟:1.古时一种没有染颜色的白丝织物。2.白颜色。

成语评论

齐纨鲁缟”这个成语,原本指的是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两种精美丝织品,后来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品质或人的才华出众。比如,我们可以说:“这家餐厅的菜品像齐纨鲁缟一样精致,每一道菜都让人感受到厨师的用心。”但问题来了:为什么用丝绸来比喻优秀的事物?其实,丝绸在古代是奢侈品,工艺复杂且耗时,用“齐纨鲁缟”作比喻,正是为了突出“稀缺性”和“高价值”这两个核心特点。

举个例子,职场上有人可能会评价同事:“小张的方案写得像齐纨鲁缟,逻辑严密又充满创意。”这里不仅夸赞了方案的质量,还隐含了“这份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潜台词。不过有人可能会疑惑:现在大家穿的都是化纤面料,丝绸早就不是稀缺品了,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我的观点是,虽然物质条件变了,但人们对“精益求精”的追求从未消失——就像今天人们依然会为手工定制产品买单一样。

再比如,有人形容一部电影:“画面构图如齐纨鲁缟般讲究,每一帧都能当壁纸。”这时候的“齐纨鲁缟”已经超越了字面含义,更多指向“细节打磨”和“审美高度”。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还可以反着用:“别总追求齐纨鲁缟,简单实用的设计反而更打动人。”这种用法提醒我们:优秀的标准并非单一,适度与适用性同样重要。

从个人经历来说,我曾在博物馆见过真正的齐纨鲁缟残片,那些两千年前的织物纹路依然清晰可见。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好东西经得起时间考验,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产物。就像写文章时,与其堆砌华丽辞藻,不如像古人织绸般耐心梳理逻辑——毕竟,经得住推敲的内容才是当代的“齐纨鲁缟”。

下次遇到需要强调品质的场景,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像一把钥匙,既能打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能连接现代人对卓越的追求。毕竟,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愿意花时间“织造”精品的人,依然值得被看见和赞美。

齐纨鲁缟的造句

  1. 造句 齐纨鲁缟车斑斑,男耕女桑不相失。
  2. 造句 齐纨鲁缟车班班,西出玉关贱如草。
  3. 造句 丝绸,是淄博的传统文化产业,其中以“齐纨鲁缟”为代表的鲁锦、鲁绣最具影响价值,文化价值和开发价值。
  4. 造句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5. 造句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齐纨鲁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