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xíng hǔ biàn
成语解释:《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成语出处:《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龍行虎變
英文翻译:Change of the dragon and the tiger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变:1.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情况变了。变了样儿。2.改变(性质、状态);变成:沙漠变良田。后进变先进。3.使改变:变废为宝。变农业国为工业国。4.能变化的;已变化的:变数。变态。5.变卖:变产。6.变通:通权达变。7.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变。变乱。8.指变文:目连变。9.姓。
“龙行虎变”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正盯着天气预报说今天晴天,结果突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邻居家老王一边收衣服一边喊:“这天气真是龙行虎变啊!”——你看,这里既没有龙也没有虎,但那种突如其来的剧烈变化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变化快’有什么区别?”举个职场场景更清晰。比如小张的团队上周还在按部就班做产品测试,这周老板突然宣布要提前三个月上市,整个部门像被按下加速键。这种超出常规节奏的剧烈变动,用“龙行虎变”形容就比单纯说“变化快”更有画面感,仿佛能看见蛟龙摆尾掀起的浪花,猛虎跃起带动的风声。
换个角度想,为什么古人要用龙虎作比喻?去年我在山区露营时见过雷雨前的景象:乌云像黑龙盘旋在山巅,林间风声忽高忽低如同虎啸。这种自然界的力量感与不可控性,恰恰是普通“变化”二字无法承载的。就像我们常说的“黑天鹅事件”,但中式表达更带着点敬畏之心。
其实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新的解读空间。比如直播带货行业,某个素人主播因为一条短视频突然爆红,三天内粉丝量从五千涨到五百万。这种指数级跃迁,用“龙行虎变”来形容既贴切又充满东方智慧——既承认机缘巧合,也暗含“你首先得是龙虎之材”的深意,比西方“病毒式传播”的说法多了层底蕴。
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藏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去年我朋友公司经历并购重组,他从技术岗突然调任新部门主管。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他白天参加管理培训,晚上啃行业报告,半年后竟带着团队做出爆款产品。这过程就像成语里的“虎变”——外界剧变时,内心的纹路却愈发清晰,皮毛在风雨中反而焕发光泽。
下次遇到突发状况,不妨换个视角:龙行于天自有其道,虎踞山林岂无筹谋?变化本身或许就是蜕变的契机,关键看我们能否在风云激荡中稳住核心。就像老木匠说的:“木头突然开裂不一定是坏事,顺着纹路雕下去,说不定能开出更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