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bèi
  • gōng
  • b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ì bèi gōng bàn

成语解释: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成语出处:《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事倍功半

英文翻译:get half the results with double the effort

事倍功半的意思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倍:1.跟原数相等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三的五倍是十五。2.加倍:勇气倍增。事半功倍。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做一件事,结果收效甚微?这种"事倍功半"的经历,可能就发生在上周同事小王身上。他连续加班三天制作汇报PPT,却因为没抓住领导关心的数据维度,最终方案被打回重做。

为什么同样的投入会产生不同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把握住"需求痛点"。就像新手厨师照着菜谱做红烧肉,若没注意到"收汁火候"这个关键步骤,即使用再好的五花肉,成品也会寡淡无味。这提醒我们:找准发力点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上周陪孩子复习数学的经历让我深有体会。起初要求他把整本练习册重做一遍,结果孩子边做边玩效率低下。后来改为针对错题进行专项训练,配合"做对5题奖励10分钟游戏时间"的机制,同样的两小时学习时间,正确率从60%提升到了85%。这说明方法调整能有效改变投入产出比。

特别欣赏建筑行业"三三三工作法"的理念:用30%时间规划方案,30%时间准备材料,剩下40%才是正式施工。这种结构化的工作思维,恰好能规避"事倍功半"的陷阱。就像准备年会节目,提前确定节目形式、筛选参与人员,远比临时抓人排练更高效。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小区快递驿站从全天营业改为"早7-9点、晚6-8点"集中取件后,反而减少了70%的客户投诉。这印证了管理学中的"峰值定律"——抓住关键时段集中发力,往往能产生杠杆效应。当我们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或许该停下来想想:是不是该换个发力姿势?

楼下新开的健身房就是个正面案例。教练不再要求学员每天打卡,转而根据体测数据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张阿姨的减脂计划从"每天跑步1小时"调整为"隔天力量训练+饮食控制",三个月后体脂率下降8%。这个改变告诉我们:精准施策才能让努力开花结果。

事倍功半的造句

  1. 造句 凡会学习者,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则事倍功半。
  2. 造句 掌握好的方法学习时就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
  3. 造句 光下死劲不会推广,只能是事倍功半。
  4. 造句 倘若只有毅力,盲目地蛮干,不讲究方式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5. 造句 我不知道在别人都是事半功倍的时候你还事倍功半呢。
  6. 造句 做工作,要讲究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7. 造句 可是高投入未必有高回报,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是事倍功半,效果差强人意。
  8. 造句 做事的话不能无的放矢,也不能避重就轻,否则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
  9. 造句 错过了学前教育这一关键期则往往事倍功半.
  10. 造句 如果你坚持老办法,必然会事倍功半。

"事倍功半"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