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èng
  • shuǐ
  • cán
  • sh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èng shuǐ cán shān

成语解释: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残破的山河

繁体字形:剩水殘山

英文翻译:the reduced territories of a nation

剩水残山的意思

剩:1.剩余:剩饭。剩货。大家都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2.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残:1.不完整:残本。2.快完的;剩下的:残冬。残羹剩饭。3.伤害;使不完整:摧残。4.凶恶:残暴。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成语评论

剩水残山”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其实特别适合描述那些经历过动荡后的场景。举个例子,当你走进一座废弃的古镇,斑驳的墙砖、干涸的古井、杂草丛生的石板路,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像“剩水残山”的写照?

问:这个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答:它不单指自然景观的凋零,更像是在说一种“被时间遗忘的痕迹”。比如战争后的村落,洪水退去的农田,甚至是一段失败的感情结束后空荡荡的房间——这些都可以成为“剩水残山”的注脚。

去年我在西北旅行时,向导指着戈壁滩上的烽火台遗址说:“你看这些土墙,当年可是边疆的咽喉要道。”夕阳下,残破的夯土堆和远处零星的水洼,突然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新理解:它既带着遗憾,也藏着故事,就像被风沙打磨过的历史切片。

问:现代生活里能用这个词吗?答:当然!比如科技公司裁员后的办公楼,空置的工位上还留着便利贴和没带走的马克杯;又或者老城改造时,那些暂时未被拆除的旧招牌和砖瓦房,都在用现代语境诠释着“剩水残山”的意蕴。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文学创作中常被用来制造反差。有位作家描写地震后的樱花树:“粉白的花瓣落在坍塌的房梁上,剩水残山般的废墟里,春天依然固执地开着。”这种强烈的对比,反而让希望显得更珍贵。

在我看来,“剩水残山”更像是个中性词。它不批判破坏本身,而是冷静地呈现事物经历巨变后的状态。就像台风过境后,被折断的树枝会重新发芽,干涸的河床可能迎来新的水系——生命的韧性往往藏在看似残缺的片段里。下次遇到让你觉得“破碎”的场景时,不妨换个视角,或许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完整感。

剩水残山的造句

  1. 造句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辛弃疾 
  2. 造句 生灵麋烂肝脑涂,剩水残山多怨血。
  3. 造句 可惜、剩水残山无态度,又何物能料理成风月?——水榭中这时正坐了两个人。
  4. 造句 晋楚齐秦才去,梁唐汉魏回头,英雄血泪染沙丘,剩水残山依旧。
  5. 造句 英雄血泪染沙丘,剩水残山依旧。
  6. 造句 落花飞絮成chun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7. 造句 呀,看一带云山如画,端的是景物景物堪夸,剩水残山向那答,心无牵挂,树林之大,椰瓢高挂,冷清清无是无非诵南华,就里乾坤大。
  8. 造句 翠峰叠峦隐云间,万里冰封雪漫天;西北狂沙遮人眼,箪食瓢饮綈衣单;铁骑履冰群雄起,剩水残山犹自坚;斑竹鳞甲蜀中险,飘然白衣万古前。

"剩水残山"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