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ìng xíng bù bèi
成语解释:悖:违背;抵触。两种事物同时进行;没有什么冲突。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
繁体字形:並行不悖
英文翻译:run parallel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悖:1.相反;违反:并行不悖。2.违背道理;错误:悖谬。3.迷惑;糊涂:悖晦。
大伙儿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边要赶项目进度,一边还得准备资格考试,这时候要是能“并行不悖”可就太香了!比如说老张白天在公司搞市场调研,晚上回家直播教人做菜,两件事儿愣是互不耽误,反而互相带流量——您别说,这可不就是典型的“事业副业两手抓,齐头并进两开花”嘛!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这不就是多任务处理吗?跟并行不悖有啥区别?”好问题!多任务容易手忙脚乱,但并行不悖讲究的是找到不同事务间的平衡点。好比说咱小区新开的社区食堂,既保证出餐速度,又坚持用新鲜食材,这“快”和“好”原本看着矛盾,人家愣是给整和谐了。
要我说啊,这词儿特别适合形容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你看小王同学,上午在实验室搞科研,下午跑马拉松训练,晚上还能组乐队玩音乐。三件完全不搭界的事儿,被他安排得像交响乐似的,各走各的节奏还不打架。这种本事,说实话比单纯的时间管理高级多了!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要拍大腿:“这不就是既要又要嘛!”还真不是!咱老祖宗造这个词的时候就想明白了——重点在“不悖”。就像智能手机既要续航强又要轻薄,看似矛盾的要求,工程师们硬是通过技术创新给实现了。所以说啊,关键得找到那个“不悖”的窍门儿。
个人觉得最妙的例子是家庭教育。现在家长不都讲究“鸡娃”和“放养”两手抓吗?隔壁李姐家娃,周末上午学编程,下午在公园逮蚂蚱,文化课和自然教育齐活儿。要我说这就是现代版并行不悖,比咱小时候那种死读书的套路高明多了。
说到底,这成语给咱的启示是:世间很多看似对立的事物,其实都能找到共存的智慧。就像火锅店里麻辣锅和番茄锅能在一个锅里和平共处,关键看咱们怎么调配比例。下次遇到看似矛盾的选择题,不妨试试“并行不悖”这个解题思路,保不齐就有新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