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ān
  • yuán
  • zh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ān yuán wò zhé

成语解释: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不让车走。旧时用作挽留好官的谀词。

成语出处: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仕进》:“饯去任,当攀辕卧辙。”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攀轅臥轍

英文翻译:pull shaft of a cart and drop to the rut

攀辕卧辙的意思

攀:1.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攀树。攀着绳子往上爬。2.用手拉;抓住:攀折。攀缘。3.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攀。攀龙附凤。攀上了一门好亲戚。4.设法接触;牵扯:攀谈。攀扯。攀供。你自己的事儿,别总攀着别人。5.姓。

辕:1.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一匹马驾辕,一匹马拉套。2.指辕门,借指衙署:行辕。3.姓。

卧:1.躺下:仰卧。卧倒。病得很重,在床上卧了三天。2.使婴儿躺下:把小孩儿卧在炕上。3.(动物)趴:卧牛。鸡卧在窝里。4.睡觉用的:卧室。卧房。卧铺。5.指卧铺:硬卧。软卧。6.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卧个鸡子儿。

辙:1.车轮压出的痕迹;车辙:覆辙。如出一辙。前头有车,后头有辙。2.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上下辙。顺辙儿。戗(qiāng)辙儿。3.杂曲、戏曲、歌词所押的韵:十三辙。合辙。4.办法;主意(多用在“有、没”后面):想辙。你来得正好,我正没辙呢!

成语评论

你听过“攀辕卧辙”这个成语吗?这个词描绘了古代百姓拉着车辕、躺在车轮前不让官员离任的场景,字面像幅画,实际传递着更深的人情温度。比如这样的句子:“听说张县长要调任,村民们攀辕卧辙挽留,田埂上晒着的玉米粒都顾不上收。”画面瞬间有了烟火气。

核心问题:为什么百姓要拦着车不让走?这得从古代基层治理说起。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真正能为百姓做实事的官员就像及时雨。某年大旱时,李知县亲自带人开凿水渠,秋收时家家粮仓满溢。当他三年任满,百姓自然舍不得这位“父母官”,这才有了拽着车架不让走的举动——本质是民心向背的温度计。

现代社会虽不用拦车,但这种现象的现代变体依然存在。去年我们社区王主任调岗时,六十多位居民联名写信给上级部门,还有人每天往他办公室送自家种的蔬菜。这种真诚的挽留,比任何表彰锦旗都珍贵。

个人观点:与其说人们怀念某个具体的人,不如说是在珍惜“被看见”的温暖。就像我邻居老赵说的:“现在办事大厅机器越来越聪明,但能蹲下来听老汉说土话的干部还是太少。”这提醒我们:任何时代都需要带着泥土味的真诚,技术再进步也替代不了心贴心的交流。

下次在职场遇到同事离职时,茶水间此起彼伏的“别走啊”或许就是当代的“攀辕卧辙”。这种自发的情感流动,恰恰印证了真诚付出终将收获真心相待的朴素道理。毕竟,人心这杆秤,比任何考核指标都精准。

"攀辕卧辙"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