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ǎi xié guī zhèng
成语解释: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改邪歸正
英文翻译:forsake heresy and return to the truth
改:1.改变;更改:改口。改名。改朝换代。几年之间,家乡完全改了样子了。2.修改:改文章。这扇门太大,得往小里改一改。3.改正:改邪归正。有错误一定要改。4.姓。
邪:[xié]1.不正当,不正派:邪恶(è)。邪念。邪说。2.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3.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邪。4.妖异怪诞:邪魔。邪术。5.古同“斜”。[yé]古同“耶”,疑问词。[yá]古同“玡”,琅玡山。[yú]古同“餘”。[xú]古同“徐”,缓慢。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改邪归正”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改正错误、回到正路”,但实际生活中,它更像是一场关于自我救赎的旅程。比如《水浒传》里的宋江,原本是地方小吏,却因误入歧途成了“山贼头子”,但后来他接受招安、抗击外敌,这种转变正是改邪归正的典型例子——不是简单地“不做坏事”,而是彻底重塑人生方向。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改邪归正这么难?”其实关键在“惯性”二字。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车突然要调头,必然需要巨大的能量。比如现实中,一个沉迷赌博的人即便知道后果,仍可能被“下一局翻盘”的侥幸心理拖住脚步。这时候,光靠个人决心往往不够,还需要外界拉一把——比如家人的信任,或者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另一个例子来自我朋友的经历。他年轻时混迹社会,打架斗殴成了“街头一霸”,直到目睹同伴因斗殴丧命,才幡然醒悟。如今他开了家修车行,专门招录有前科的年轻人。用他的话说:“人走错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走错了,更可怕的是社会不给你回头的机会。”这种从“破坏者”到“建设者”的蜕变,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那么,改邪归正需要哪些条件?我认为至少包含三点:一是自我觉察的勇气,二是承担后果的担当,三是持续行动的能量。就像金庸笔下的杨过,从叛逆少年成长为“神雕大侠”,过程中既有小龙女的引导,也有他自己在绝情谷断臂后的顿悟。没有哪个改变是瞬间完成的,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中途甚至可能摔倒,但只要方向对了,慢一点又何妨?
有人觉得“改邪归正”意味着否定过去的自己,但我更愿意看作是一种成长。就像树木修剪掉病枝才能长得更高,人只有直面曾经的错误,才能真正轻装上阵。现代社会常强调“逆袭”,但比逆袭更动人的,其实是那些放下执念、重新开始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让“改邪归正”四个字,变成了每天都能发生的微小奇迹。
最后想说的是: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无论是浪子回头,还是普通人戒掉一个坏习惯,每一次向善的选择都在改写命运的剧本。正如《论语》里那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后的清醒,或许正是人性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