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ǐ
  • cān
  • b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ǐ yù cān bàn

成语解释: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成语出处:梁启超《管子传·自序》:“管子亦毁誉参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对人的评价无一致的意见

繁体字形:毁譽參半

英文翻译:get both praise and blame

毁誉参半的意思

毁:1.破坏;糟蹋:毁灭。销毁。好好儿的一本书,让你给毁了。2.烧掉:烧毁。焚毁。3.说别人坏话;诽谤:毁誉。诋毁。4.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多指衣服):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5.姓。

誉:1.名誉:荣誉。誉满全国。2.称赞:毁誉。誉不绝口。3.姓。

参:[cān]1.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2.相间,夹杂:参杂。参半。3.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4.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5.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6.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参劾。参革。[shēn]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2.中药名:人参。党参。[cēn]〔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差(cī)不齐”、“参差(cī)错落”。[sān]古同“”,三的大写。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成语评论

毁誉参半”这个词儿,听起来有点矛盾对吧?明明是说一件事或一个人同时被夸和被骂,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咱们先举个真实场景:比如某位明星捐了100万做公益,评论区立刻分成两派。有人竖大拇指说“这才是正能量偶像”,也有人撇嘴质疑“不就是想洗白之前的负面新闻吗?”你看,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眼里,价值判断能差出十万八千里。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难道没有绝对的好事或坏事吗?”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好比去年爆火的那款社交App,年轻人爱它界面炫酷玩法新奇,家长却痛批“让孩子整天抱着手机”。开发者自己都挠头:“我们只是提供了新选择,怎么变成罪过了?”这恰恰说明,事物的价值往往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就像登山时有人看到险峻,有人看到风景。

最近看纪录片时有个片段特别有意思:上世纪八十年代某款国产汽车上市时,媒体夸它“适合国情”,用户却吐槽“油耗高毛病多”。厂家技术员在采访里说:“当时觉得特别委屈,明明已经突破技术难关了。”你看,创新这件事本身就带着风险,先驱者注定要承受质疑。但换个角度看,这些批评何尝不是推动产品迭代的燃料?

我常想,毁誉参半其实是面照妖镜。去年小区里装智能垃圾箱,扫码才能开盖。王大妈觉得麻烦,李阿姨却说“终于不用闻馊水味了”。这种日常争议提醒我们:进步往往伴随着阵痛,关键要看长远价值。就像当初移动支付刚普及时,多少人说“不安全”“用不惯”,现在谁还记得现金长啥样?

有个现象挺值得玩味:越是突破常规的事物,毁誉参半的特征越明显。想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旁人眼里不是勇士就是疯子。但历史反复证明,今天被争议的,或许正是明天的常态。所以下次遇到褒贬不一的新闻,不妨先别急着站队,给自己倒杯茶,等等真相沉淀——毕竟时间这位裁判,可比键盘侠公正多了。

毁誉参半的造句

  1. 造句 关于这本书的评价,好坏都有,毁誉参半。
  2. 造句 这件时装在设计上标新立异,但观众的评价却毁誉参半。
  3. 造句 正常的现象是毁誉参半。这个毁誉参半……会争出一个对作品既不偏高,也不偏低的恰好评价。
  4. 造句 对于一部作品毁誉参半,并不是不正常的,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呢?
  5. 造句 这部电影在当时毁誉参半。
  6. 造句 埃及的现代旅游业可谓毁誉参半。
  7. 造句 在朝鲜问题上,近来美国政府高管对中国的评价是毁誉参半。
  8. 造句 从此,希腊学生对这两位毁誉参半。
  9. 造句 尽管人们对这种做法毁誉参半,但我却真地很喜欢,并成功地向大家承认,小时候我比较胖,常常被人取笑。
  10. 造句 城市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向来毁誉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