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ǐ dī shí chuān
成语解释: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水滴石穿
英文翻译:dripping water wears through a stone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滴:1.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水穿石。汗往下直滴。2.使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上几滴油。3.一点一点地向下落的液体:汗滴。水滴。4.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一滴汗。两滴墨水。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穿:1.破;透:把纸穿了个洞。水滴石穿。2.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破、透或彻底显露:射穿。磨穿。看穿了他的心思。戳穿阴谋诡计。3.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穿针。穿过森林。从这个胡同穿过去。4.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穿糖葫芦。用珠子穿成珠帘。5.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穿鞋。穿衣服。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奇,水那么柔软,石头那么坚硬,怎么会是水把石头击穿呢?其实这个成语说的不是水的“力量”,而是它的“坚持”。比如有人每天早起跑步,刚开始觉得累,但坚持一年后,身体明显变好了——这就像水滴石穿,时间一长,小行动也能带来大变化。
有人可能会问:生活中真的存在这种“慢慢积累”的效果吗?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个朋友每天花15分钟学英语,三年后竟能流利地和外国人交流。你看,这和“一滴水”看似微不足道,但持续落下就能改变石头形态的道理一模一样。
现代人常追求“速成”,但为什么这个成语依然被反复提及?我想,正是因为人们心底明白:真正的突破往往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就像用APP背单词,连续打卡100天的人,一定比突击学习三天的人收获更大。
有人质疑:如果方向错了,坚持不是浪费时间吗?这里有个关键前提——水滴必须落在同一个位置。类比到生活中,持续行动需要配合明确目标。比如想学绘画,每天临摹不同风格的作品可能效果有限,但专注攻克素描基础三个月,进步会肉眼可见。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反直觉”。它用最温柔的方式提醒我们:不要小看那些微小的努力。就像用钢笔写字,刚开始纸上只有浅浅的痕迹,但反复描画同一条线,最终连纸背都会留下印迹。这种“温柔的力量”,或许正是浮躁时代里最需要的智慧。
下次遇到看似困难的目标时,不妨想想屋檐下的石阶——它们不会在一场暴雨中崩裂,却会在经年累月的水滴中变得圆润光滑。给自己设定一个“每日最小行动”,比如读5页书或做10个俯卧撑,时间会悄悄为你刻下成长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