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ǔn
  • guā
  • làn
  • sh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ǔn guā làn shú

成语解释:滚圆的瓜熟透了。形容朗读和背诵非常流利纯熟。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补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滚瓜爛熟

英文翻译:pat

滚瓜烂熟的意思

滚:1.滚动;翻转:荷叶上滚着亮晶晶的水珠儿。2.走开;离开(含斥责意):滚开。你给我滚!3.(液体)翻腾,特指受热沸腾:滚开的水。锅里水滚了。4.使滚动;使在滚动中沾上(东西):滚元宵。滚雪球。利滚利。5.同“”6.姓。

瓜:1.蔓生植物,叶子像手掌,花多是黄色;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如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等。2.这种植物的果实。3.(Guā)姓。

烂:1.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烂泥。稀粥烂饭。2.腐烂;破碎:烂苹果。回收废铜烂铁。3.形容程度深:烂醉如泥。烂熟于胸。

熟:[shú]1.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跟“生2”相对,2.—3.同):西瓜已经熟了。4.(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熟菜。饭熟了。5.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熟皮子。熟铁。6.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熟人。熟视无睹。这条路我常走,所以很熟。7.熟练:熟手。熟能生巧。8.程度深:睡得很熟。深思熟虑。[shóu]义同“”(shú)。

成语评论

滚瓜烂熟”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一个背古诗的小学生,摇头晃脑地念着“床前明月光”,反复读了几十遍后突然抬头说:“老师!这首诗我已经滚瓜烂熟啦!”这时候我们立刻明白——这孩子已经把内容记得透透的,就像熟透的瓜从藤上自然滚落般轻松。

为什么会用“瓜熟”来比喻熟练呢?想象下老家菜园里的南瓜,当它完全成熟时,不用费力摘取,轻轻一碰就会从瓜蒂脱落。这种自然顺畅的状态,恰似人们经过反复练习后形成的肌肉记忆。比如钢琴家演奏《致爱丽丝》时,手指在琴键上飞舞的样子,不正是技艺“滚瓜烂熟”的生动写照吗?

怎样才能做到滚瓜烂熟?先说说我邻居张姨的故事。她退休后学广场舞,前三个月连基本步伐都踩不准,但坚持每天对镜练习两小时。半年后再看,她已经能在队伍最前面领舞,每个动作都像刻在身体里似的。这说明刻意重复确实有效,但千万别忽略理解的重要性——就像背单词,如果先搞懂词根词源,记忆效率能翻倍。

现代人还容易达到这种熟练程度吗?有个有趣的现象:手机号背不熟的人,却能记住二十个APP的解锁密码。科技便利带来了新挑战,我们似乎更依赖“外部记忆”了。不过上周在社区烘焙课上,看到年轻人跟着师傅揉面团,经过二十多次失败终于掌握力道的样子,又觉得这种古老的掌握方式依然鲜活。

真正让我感慨的是,滚瓜烂熟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熟练,更蕴含着人与事物的深度连接。老家磨刀匠王大爷,闭着眼睛都能把菜刀磨得寒光凛凛。他说刀刃的弧度早刻在手掌纹路里了,这种几十年沉淀的手艺,或许就是工业化时代最动人的生命印记。

下次当你背资料卡壳时,不妨试试把内容画成思维导图;健身遇到瓶颈期,试着录视频观察动作细节。方法可以创新,但通向精熟的道路始终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文火慢炖的老汤,急不得也省不得,这才是“滚瓜烂熟”带给现代人的启示。

滚瓜烂熟的造句

  1. 造句 小明早就把这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
  2. 造句 昨天我把各科都背的滚瓜烂熟,今天一定能考个好成绩。
  3. 造句 事前,他已把这篇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了,可一上台却一个字也想不起来。
  4. 造句 老师要求我们把这首诗读得滚瓜烂熟。
  5. 造句 你把这篇课文要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才行。
  6. 造句 他把我国律法背得滚瓜烂熟,为的是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律师。
  7. 造句 考试前,同学们把复习题背得滚瓜烂熟。
  8. 造句 梦儿学习很好,每次背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
  9. 造句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的滚瓜烂熟了.
  10. 造句 这篇文章,她读了好几遍,现在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

"滚瓜烂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