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ó lóng cuì lì
成语解释:砻:磨;淬励:淬火磨砺。形容反复磨练,研讨
成语出处:宋·李纲《与潘子贱龙图书》:“思得卓识博闻之士相与讲习,磨砻淬励,证其是黜其非,增益其所未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反复研讨
繁体字形:磨礱淬勵
英文翻译:Milling and quenching
磨:[mó]1.摩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4.纠缠;磨烦(mò·fan):这孩子可真磨人。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mò]1.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一盘磨。电磨。推磨。2.用磨把粮食弄碎:磨面。磨豆腐。磨麦子。3.掉转;转变:把汽车磨过来。我几次三番劝他,他还是磨不过来。
砻:1.去掉稻壳的工具,形状像磨,多用木料制成。2.用砻去掉稻壳:砻了两担稻子。
淬:淬火。
励:1.劝勉:勉励。鼓励。奖励。2.振奋;振作:励精图治。3.姓。
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到“磨砻淬励”这个成语呢?比如有位程序员连续三个月熬夜修改代码,最终在软件上线前解决了关键漏洞。他说:“每次测试失败就像砂纸打磨木头,但最终成果的光泽度绝对值得。”这时候用“磨砻淬励”形容他的状态是不是特别贴切?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这么复杂的成语描述努力过程?其实这个成语的特殊性在于它同时包含“打磨工具”和“淬炼金属”两个动作,就像我们既要系统学习又要实践验证。比如新手咖啡师既要研究萃取原理,又要在每天打奶泡时调整手腕角度,这种双重修炼的过程正是成语的精髓。
值得注意的是,磨砻淬励不单指体力上的重复劳动。去年我遇到位非遗剪纸传承人,她将现代插画元素融入传统技法,在保持每天八小时基础训练的同时,每周专门腾出两天做创新实验。这种在传承中创新的坚持,让我对成语有了更深理解——提升技艺的同时也在锻造思维模式。
当代年轻人面对的信息过载问题,反而让这个成语焕发新活力。比如自媒体创作者既要持续输出内容保持账号活跃度,又要根据数据反馈优化创作方向。有位百万粉博主告诉我:“每次调整内容策略都像给刀刃重新开刃,看着简单其实需要精准把控力度。”这种动态调整的能力,或许才是数字化时代的“磨砻淬励”。
当我们在健身房看见有人突破重量极限时,往往会忽略他们背后的科学训练计划。力量训练者通过周期性增减负荷,既避免身体适应停滞,又防止过度训练受伤。这种智慧型的持续精进,恰好印证了成语中“淬”字的温度控制智慧——努力需要讲究方法而非蛮干。
观察城市里的早餐铺子会发现有趣现象:那些存活十年以上的老店,往往既保留招牌产品又定期推出新品。店主们常说“老面发酵要时间,新口味开发要胆量”。这种传统与创新的共生关系,或许正是商业领域对“磨砻淬励”的现代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