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uān záo fù huì
成语解释: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成语出处:明·王廷相《答许廷纶》:“与夫五行之学,皆出于异端穿凿傅会之私,儒者不宜据以解经。”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繁体字形:穿鑿傅會
英文翻译:Gouge Fu Hui
穿:1.破;透:把纸穿了个洞。水滴石穿。2.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破、透或彻底显露:射穿。磨穿。看穿了他的心思。戳穿阴谋诡计。3.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穿针。穿过森林。从这个胡同穿过去。4.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穿糖葫芦。用珠子穿成珠帘。5.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穿鞋。穿衣服。
凿:1.凿子,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2.打孔;挖掘:凿一个眼儿。凿井抗旱。3.明确;真实:确凿。4.榫(sǔn)眼:圆凿方枘。
傅:1.辅助;教导。2.负责教导或传授技艺的人:师傅。3.姓(近年也有俗写作付的)。4.附着;加上:皮之不存,毛将安傅?5.涂抹;搽:傅粉。
会:[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穿凿附会”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高深,但说白了就是“强行找联系”——把明明没关系的东西硬凑在一起,还要编个理由让它看起来合理。比如隔壁王大爷看电视剧时一拍大腿:“这皇帝摔了个茶杯,肯定是暗示股市要崩盘!”这脑洞开得比茶杯裂得还快。
为什么人们总爱“穿凿附会”?其实就像小朋友把云朵想象成小动物一样,人类天生喜欢从混乱中找规律。但区别在于:小朋友知道自己在幻想,而有些大人却坚信自己发现了“隐藏的真相”。比如某次同学聚会上,小李说:“上周我穿了红袜子,结果项目就通过了,红袜子绝对是职场开运神器!”——这就是典型的把偶然当必然。
有个经典案例:某古装剧播出后,网友翻出三年前某歌手发的歌词“宫墙柳,玉搔头”,非说这是在预言该剧的剧情。其实创作者可能只是背过欧阳修的词,和电视剧八竿子打不着。这种强行关联就像硬说“昨天下雨所以今天股票涨”,听着热闹,细想全是漏洞。
怎么避免自己掉进这个坑?有个简单办法:多问句“除此之外呢?”比如听说“吃核桃补脑”,先别急着买十斤核桃,想想“补脑的食物还有哪些?”“不吃核桃的人就不聪明吗?”最近看到个有趣的研究:那些相信星座性格说的人,往往对随机事件的接受度更低——他们宁可相信星辰排列决定命运,也不愿承认生活本就充满意外。
有次在博物馆听到导游讲解:“这个陶罐上的波浪纹,说明原始人已经掌握流体力学!”其实更可能的情况是:古人觉得波浪好看就画上去了。我们总习惯用现代知识去解读古代痕迹,就像给黑白照片强行上色,虽然鲜艳却失了本真。保持对未知的敬畏,或许比强行解释更有智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穿凿附会”更像是个温柔的陷阱。下次再遇到“惊天巧合”时,不妨先当个冷静的旁观者——就像看魔术表演,享受惊奇之余也要明白:真正精彩的从来不是那些故弄玄虚的机关,而是创造惊喜的巧思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