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ǎ
  • huá
  • t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ǎ huá tóu

成语解释:指耍弄手段使自己少出力或不担责任

成语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九章:“‘你这家伙,耍滑头!’娟子抓住星梅的手,‘说,快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耍滑頭

英文翻译:play the fox

耍滑头的意思

耍:1.玩;玩耍:让孩子到院子里耍去。全村的大事,可不是耍的!2.表演:耍刀。耍把戏。3.施展;表现出来(多含贬义):耍笔杆。耍脾气。耍威风。耍态度。4.耍弄:耍人。咱们被人耍了。5.姓。

滑:1.光滑;滑溜:又圆又滑的小石子。长满青苔的路很滑。2.滑动;滑行:滑冰。滑雪。滑了一跤。3.油滑;狡诈:耍滑。滑头滑脑。这个人滑得很。4.跟“过去”连用,表示用搪塞或瞒哄的方法混过去:这次查得很严,想滑是滑不过去的。5.姓。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成语评论

提到“耍滑头”,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人不够老实”。但仔细想想,生活中谁没遇到过需要灵活应对的场合呢?比如在职场中,当同事把烫手山芋推给你时,一句“我手头项目进度已经排到月底了”可能比直接拒绝更合适,这种“滑头”反而能保护自己的精力。

有人会问:耍滑头和说谎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目的性。比如朋友问“我新发型好看吗”,若回答“显得脸型更立体了”就属于用积极角度表达真实感受,而硬夸“完美”反而可能让对方察觉敷衍。前者是语言艺术,后者才是违心欺骗。

再举个历史故事里的典型例子。战国时期,齐国使者淳于髡用“三年不鸣”的隐语劝谏齐威王,既避免了触犯龙颜,又成功唤醒君主的进取心。这种“滑头”不仅需要智慧,更要对人性有深刻洞察,和现代职场中的高情商沟通异曲同工。

不过要注意的是,滑头就像调味料——适当使用能提鲜,过量就会毁菜。比如某电商平台承诺“买一送十”,结果送的竟是十个塑料袋,这种小聪明只会透支信任。个人认为,真正的处世智慧应该是: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用灵活方法达成双赢。

有趣的是,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复杂社交场景时,平均每10分钟就会使用1-2次“策略性模糊表达”。就像下雨天同事问你借伞,回答“我等会儿要去便利店”既保留了余地,又避免了尴尬。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小滑头,反而维系了人际关系的润滑。

最后看个反例:商鞅变法时期,有人故意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领取赏金,看似聪明实则破坏了规则公信力。这说明耍滑头的边界在于是否损害集体利益。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变通的情况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取巧是否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说到底,耍滑头这个本事就像把双刃剑。用得恰当能化解矛盾,用过头则伤人伤己。在这个需要高情商的时代,或许我们应该学会的不是完全摒弃滑头,而是像厨师掌握火候那样,精准把控分寸感。毕竟,完全直来直往的处世方式,有时候就像用铁锤做外科手术——方向没错,但方法欠妥。

耍滑头的造句

  1. 造句 在公事上他爱耍滑头。
  2. 造句 他们只是在耍滑头,并没有接受建议的真心实意。
  3. 造句 懒惰的学生为了逃学会耍滑头,例如装生病,肚子痛.
  4. 造句 凭我对他的了解,他不会耍滑头的。
  5. 造句 小和尚老实巴交,吃苦耐劳,不耍滑头.
  6. 造句 你不要耍滑头,我不会上你的当.
  7. 造句 他简直不相信他最好的朋友在对他耍滑头.
  8. 造句 要坚决按照党的“规矩”的要求,对问题不溜肩膀、不耍滑头,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敢抓敢管。
  9. 造句 给你长点记性,以后再跟我耍滑头,绝不轻饶。
  10. 造句 那位候选人没有赢得选举,因为他经常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耍滑头.

"耍滑头"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