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ōu
  • luàn
  • b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 zhōu luàn bàng

成语解释:吹牛,信口开河

成语出处:古立高《隆冬》:“那寡妇在屋里也听见了,开始以为孔驰仁胡诌乱傍,而且也听不十分懂,后来越听越觉着并非单纯虚张声势,于是也慌了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吹牛

繁体字形:胡謅亂傍

英文翻译:Gossiping around

胡诌乱傍的意思

胡: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诌:编造(言辞):胡诌。瞎诌。诌了一首顺口溜。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傍:1.靠;靠近:船傍了岸。依山傍水。2.临近(指时间):傍晚。3.依靠;依附:傍人门户。

成语评论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饭桌上有人眉飞色舞讲着"内部消息",结果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这种场景就是典型的"胡诌乱傍"现场。这个词组由"胡诌"和"乱傍"两个部分构成,前者指信口编造,后者指牵强附会,组合起来形容那些既缺乏事实依据又硬要扯上关系的言论。

举个例子:同事小王神秘兮兮地说:"听说市场部要裁掉35岁以上员工,这是我小姨子的二表舅在茶水间偷听到的。"这种把道听途说的消息嫁接上虚构人脉关系的表达方式,就是典型的胡诌乱傍。为什么人们明知不靠谱还爱用这种表达?其实背后藏着博取关注的心理需求,就像小孩编造"我爸爸会飞"的童话故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胡诌乱傍现象愈发常见。有人在分析股市走势时,把国际油价和邻居家猫生病硬扯上关系;解读星座运势时,强行联系到量子物理概念。这些看似荒诞的案例提醒我们:当信息源模糊、逻辑链条断裂时,要保持清醒的"信息过滤器"。

但换个角度看,适度的胡诌乱傍其实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就像老张在钓鱼时吹嘘"上次钓到半人长的鲈鱼",虽然明显夸张,却能活跃气氛。关键要分清场合——朋友聚会中的善意夸张无伤大雅,但在专业领域或重要决策时,就需要警惕这种表达方式带来的误导风险。

如何识别胡诌乱傍?有个简单方法:注意信息的三要素。可靠的消息应该具备明确的信息源、可验证的数据支撑、合理的逻辑推导。如果对方只说"据知情人士透露"却给不出具体出处,或者用"你懂的"来回避细节追问,这时候就该启动你的真相雷达了。

从传播学角度看,胡诌乱傍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走捷径获取信息"的心理。就像速溶咖啡虽然不如现磨的香醇,但胜在方便快捷。不过真正有价值的认知积累,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学习思考。下次再遇到天花乱坠的说法时,不妨微笑着问一句:"这个结论的推导过程能展开说说吗?"